香港中文大学Vincent WS Wong等发现LSM-HCC评分可准确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

2013.10.21香港中文大学Vincent WS Wong等发现LSM-HCC评分可准确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

由肝脏硬度测定(LSM),年龄,血清白蛋白和HBV DNA水平构建的肝脏硬度测定-肝癌风险(LSM-HCC)评分,可准确预测慢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该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10月12日的《肝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关注肝癌治疗热点,重视肝脏手术围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调控

2013.10.18关注肝癌治疗热点,重视肝脏手术围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调控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次全国肝癌学术年会于2013年10月17日在合肥召开,丁香园就肝癌的重点发展领域、学科建设、围手术期过度炎症的处理等热点话题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樊嘉教授进行了专访。热点:转移和复发关于肝癌领域的热点,樊教授介 ...

微访谈预告:吴祥元教授谈化疗乙肝再活动

2013.10.10微访谈预告:吴祥元教授谈化疗乙肝再活动

恶性肿瘤化疗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往往会导致各种脏器功能受损,其中肝功能改变尤为常见。研究显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这些患者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可能,或会导致致 ...

广西医大黎乐群等发现肝脏切除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可取得较佳生存获益

2013.10.10广西医大黎乐群等发现肝脏切除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可取得较佳生存获益

尽管欧洲肝病研究协会与美国肝病研究协会的相关指南不建议通过肝脏切除术(HR)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结果为B期及C期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但亚洲与欧洲的部分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

中山大学陈敏山等发现射频消融可降低HBV相关小肝癌HBV再激活率

2013.10.05中山大学陈敏山等发现射频消融可降低HBV相关小肝癌HBV再激活率

射频消融(RFA)治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较肝切除术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要低。对于接受肝切除的HBV相关的肝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徐瑞华教授:晚期肠癌领域RAS基因检测时代即将来临

2013.09.30徐瑞华教授:晚期肠癌领域RAS基因检测时代即将来临

2013年CSCO大会上,丁香园与美国著名医学网站Medscape针对中国的知名肿瘤专家及优势学科,开展了联合采访工作,以下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教授接受丁香园专访的详情:

礼来旗下试验药物Ramucirumab后期临床试验结果喜忧参半

2013.09.29礼来旗下试验药物Ramucirumab后期临床试验结果喜忧参半

礼来表示旗下受追捧的试验药物Ramucirumab的一项乳腺癌后期临床试验失败之后不将寻求其上市批准,但这款药物一项胃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却证明很成功。

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2013.09.18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为塞来昔布在临床上治疗肝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曹广文等发现核苷/核苷类似物可改善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

2013.09.10曹广文等发现核苷/核苷类似物可改善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

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较差。但目前核苷/核苷类似物(NA)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完全透彻。对此,我国第二军医大学的曹广文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通过包括一项随机临床试验(RCT)在内的两阶段纵向研究,评价了NA治疗对 ...

布立尼布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总生存结局不优于索拉非尼

2013.09.09布立尼布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总生存结局不优于索拉非尼

在2013年8月26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英国利物浦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的Philip J. Johnson博士等人公布了BRISK-FL临床III期试验的最终结果。

上一页 1 2 3 ... 27 28 29 ... 63 64 65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