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29 吴沛宏 :个体化、人性化、理性化的建设性的肿瘤治疗模式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哲学思想和治疗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祖国医学最早提出个体化治疗理念,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结合其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辨证施治的方法。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 ...
-
2012.10.29 mTOR抑制剂抗肿瘤临床研究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或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
2012.10.29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自第1个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司匹林问世一百年来,NSAIDs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主要通过阻断前列腺素(PGs)合成的机制实现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
-
2012.10.29 外周血循环RNA与肿瘤诊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肿瘤临床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有效观察及预后监测越来越受益于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其检测方法的完善。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核酸分子的检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
2012.10.29 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死亡原因是脑转移。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有报道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30%~50%。亦有文献报道小细胞肺癌初诊时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0%,2年后可达80%。
-
2012.10.29 间断发热4个月余伴胸闷一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发热4个月余,胸闷6天”于2011年11月3 f3 10:24由急诊收入院。患者4个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伴畏寒,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体温降至正常。后患者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晨起发热,无盗汗、消瘦,伴纳差,稍咳,3个月余前发现心包积液,于外院治疗,予抽心包积液共400ml,后心包积液消失。
-
2012.10.23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的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因左下肢静脉回流途径较右下肢长而曲折,因此临床上以左下肢血栓多见。
-
2012.10.2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致胰肠吻合口大出血再手术治疗一例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而棘手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20%,一旦胰瘘伴发大出血,可造成18%~52%的患者死亡。
-
-
2012.10.16 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
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1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4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3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2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5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6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7医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双乳癌两例汇报并文献复习-8 ...
-
2012.10.15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雄激素去势治疗是目前无法手术根治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12~18个月后多出现耐药现象,治疗棘手,预后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