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
搜索到 1000 条关于 肠癌 的文章
-
2011.11.18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11年第三版
目录NCCN结肠癌专家组成员指南更新概要临床表现和主要治疗:1 带蒂息肉[腺瘤(管状、绒毛管状或绒毛状)]伴癌浸润(COL-1)2 广基息肉[腺瘤(管状、绒毛管状或绒毛状)]伴癌浸润(COL-1)3 适合切除的结肠癌(COL-2)4 怀疑
-
-
2017.11.20 一应俱全 | 泛生子结直肠癌多能 179 基因检测产品应运而生
病例 1A 先生,40 岁,感觉最近半年逐渐消瘦、乏力,脸色越来越黄。被太太押到医院,一通检查做下来,「结直肠癌」四个字吓得太太顿时哭成泪人。A 先生到底是男人,比较镇静。回想起自家有长辈、同辈各一名都是结直肠癌,多了点心思,悄悄问医生,结直肠癌遗传吗?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遗传的?医生耐心解释说,结直肠癌中有大概
-
-
2017.08.22 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慢性肝病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文献研究报道,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可显著提高结肠直肠癌(CRC)风险。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相比,PSC 的 CRC 风险增加了 4 倍,然而,与一般人群相比 CRC 的风险尚未得到评估。同时,PSC 患者行肝移植后风险是否存在,仍未清楚。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系胃肠病、肝病与营养学科的
-
-
2014.05.26 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PET-CT受到质疑
结直肠癌患者的肝转移率约为50%,对此根治性肝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时未发现的隐匿转移灶限制了切除的完全性,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只有50%。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术前,标准检查方式为胸腹盆部位的CT扫描和结肠镜。CT扫描用以准确的确定肝转移灶,排除肝外病变,术前结肠镜检查可排除局部
-
-
2014.09.15 西妥昔单抗治疗可诱发结直肠癌患者肺损伤
结合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主要用于EGFR阳性、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然而,目前尚不确定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是否同样会出现药物诱发性肺损伤。为此,日本大阪市近畿大学的Taroh Satoh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日本结直肠癌患者在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诱发性肺损伤的
-
-
2014.04.06 粪便DNA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筛查新手段
近日美国癌症学会报道结直肠癌死亡率已从峰值下降了46%,这是实行结直肠癌筛查带来的效应。目前在结直肠癌筛查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有3项推荐的选择:粪便...。而发表在2014年3月19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结直肠癌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粪便免疫化学试验,但特异性较低。NEJM的
-
-
2008.09.19 李进教授:《结肠癌诊治规范》——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版)专题解读会
》特邀常务编委。主要从事肿瘤临床治疗与科研工作,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及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特别是大肠癌)的化学与免疫治疗
-
2011.11.03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肠癌风险
阿司匹林抗癌的研究结果近来时有报道。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患肠癌的风险。这是第一个基于长期随机对比试验的结果,为阿司匹林的抗癌...遗传疾病,患者由于基因问题而有较高的肠癌风险。但到2010年时进行的跟踪调查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一组人患肠癌的比例大大低于对照组,只有后者的约一半,那些长期服用
-
-
2016.09.30 术前放疗增加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风险
肠道吻合是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的关键步骤,决定了患者是否具有术后排便的功能。重新连接的肠段有发生瘘和狭窄的风险,大多数文献报道的临床有症状的吻合口瘘发生率约为 3%~12%。术前放化疗是推荐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方案,但放疗对吻合口的影响并不清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秦启元博士等对 FOWARC 研究(局部进展期
-
-
2015.03.27 案例教学:PET/CT误诊大肠癌对临床医生的启示
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癌症复发,再次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也比较高。而早期发现复发的癌灶,除了临床常规的血液检查外,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有超声,CT和磁共振,而FDG-PET对于病灶,尤其是对于大肠癌的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PET/CT相对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来说,相对比较新,对于
-
-
2014.01.16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研究要点:考察了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并发症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存在不利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风险较高,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尽管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具有重要影响,但迄今尚无详尽总结。为此,英国圣詹姆斯大学的 David
-
-
2011.08.29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之临床实践解惑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只是定一个规矩,临床遇到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2010年9月18日,在结直肠癌的...。问题1:如何鉴别炎性肠病、慢性炎性肉芽肿与结直肠癌?蔡教授:炎性疾病与肿瘤是相关的,除了病理学诊断之外,其他鉴别方法并不可靠。在没有明确
-
-
2012.05.30 可屈性乙状结肠镜检查与结肠直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相关
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和阶段内窥镜检查用于结肠直肠癌筛检的益处尚不明确。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 E. Schoen博士等人的近期研究评估了可屈性乙状结肠镜检查筛检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效果,结果显示,可屈性乙状结肠镜检查筛检与结肠直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显著下降相关,该课题的
-
-
2015.09.29 R0 切除可延长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远处转移最常发生于肝脏。尽管结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已属于Ⅳ期,5 年生存率仅为 6%,但那些转移局限于肝脏且经手术切除的患者,其 5 年生存率可达 25%-40%。因此,选择恰当的 CRLM 手术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
2020.12.03 微创又保肛!贵黔国际总医院成功实施贵州首例机器人超低位直肠癌手术
11 月 23 日,贵黔国际总医院为一位 79 岁女性,成功实施贵州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 (Dixon 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无疑给直肠癌患者带来了重磅福音,开创了贵州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新时代,也标志着贵黔国际总医院在胃肠道肿瘤微创治疗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据介绍
-
-
2014.10.09 阿司匹林对早期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具二级预防作用
最近的观察性研究指出,在早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和死亡。在本研究中,来自于新加坡国立肿瘤研究机构的Swee Sung Soon等为了评估在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I期和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将阿司匹林作为辅助治疗的成本-效益而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
-
-
2016.07.13 阿司匹林二线预防结直肠癌:2~3 年的患者获益最大
全球每年新发 130 万结直肠癌(CRC)病例。既往研究提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够降低 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阿司匹林存在诱发胃或脑出血的风险,因此将其作为初级预防手段仍有争议。来自奥斯陆大学的 Bains 教授近期在 JCO 上发表的一项以挪威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回顾性
-
-
2014.09.22 礼来胃癌药物Cyramza明年有望增加结直肠癌适应症
基于一项3期研究结果,礼来肿瘤新药Cyramza明年有望在现有胃癌适应症基础上增加结直肠癌(CRC)适应症。Cyramza (ramucirumab)的RAISE试验结果显示,接受Cyramza与标准化疗药物合并用药的CRC患者与仅使用化疗治疗的患者及尽管之前使用罗氏阿瓦斯汀治疗但病情又恶化的患者相比,Cyramza
-
-
2015.04.03 化疗成功治疗最初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步肝转移一例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正逐渐上升,目前位居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第四位。根据2008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2008),据估计当年有1270万癌症病例、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半数以上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转移,约1/4在诊断时具有远处转移,多见于肝脏。尽管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