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共获各类科研基金资助20余项,1997年获卫生部青年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和1999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专项基金。曾获国际优秀研究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主编的专著《现代呼吸道管理学—麻醉与危重症治疗关键技术》曾获河南省2002年度优秀图书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获国家专利10项,发明的食管阻塞式喉罩通气道被英国科学中心荣誉评选委员会授予“金皇冠奖”。2003年4月获北京石景山区十佳青年荣誉称号。2001年获华西—宜昌人福药业麻醉学论坛青年医师奖学金一等奖。
在国内外各类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34篇。大量论著已被《科学引文索引,SCI》、《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医学文摘》、《药学文摘》、《化学文摘》和《生物文摘》等国际著名引文和检索工具所收录。近年来,多篇论文已被国内外出版的重要麻醉学专著和杂志引用数百次。
主编的专著有《现代麻醉学技术》、《现代呼吸道管理学》、《围手术期护理学》、《困难气管插管技术》、《临床疼痛治疗技术》、《名院名医—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名院名医—整形外科特色治疗技术》和《临床局部麻醉技术》;主译的专著有《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和《周围神经阻滞 原理和实践》;副主编的专著有《麻醉治疗学》、《疼痛诊断治疗学》、《神经外科麻醉学》和《颈源性疼痛诊疗学》;参加编写专著8部。主编的专著《现代麻醉学技术》在2000年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1)1997年在国内率先将喉罩通气道应用于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2001年率先在国内将第二代和第三代喉罩通气道应用于临床,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尤其是第二代喉罩通气道在困难气管插管病人的应用。详细研究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喉罩通气道插入操作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小儿无通气间期安全性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对麻醉诱导后无通气期的安全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该项目的研究,首次确定了小儿的理想预氧时间为2分钟,给小儿预吸氧2分钟,约可提供安全无通气间期2分钟。小儿年龄,身高和体重与预氧后的安全无通气间期具有明显正相关性。通过大量病例观察我们首次提出,小儿预氧后无通气期的安全阈值应建立在SpO2为95%,而非传统概念中的90%。首次系统观察了通气方式和麻醉环路对小儿预吸氧效果的影响。另外,在满意预吸氧后,成人的安全无通气间期明显比小儿长。该研究项目有2篇论著在国外专业杂志刊出,其中1篇是头版刊登在美国《J Clinic Anesth》杂志上,相关内容曾被多本专业杂志转载和引用。
(3)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在近6年多的时间内,共联合国内四所综合医院,在4500多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手术的病人,系统研究了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特点、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尤其是对小儿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研究结果,曾得到了美国著名麻醉学杂志《Anesth Analg》小儿麻醉栏目主编Paul R Hickey教授以及《Br J Anaesth》的临床麻醉栏目主编Norman J 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此不仅是目前关于小儿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最大和最全面的一项研究,而且设计合理、观察全面和结果可信,对于指导小儿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手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系列研究已有6篇论著在国外专业杂志刊出,其中两篇是以专题形式在美国著名麻醉学杂志《Anesth Analg》上刊出。
(4)小儿恢复评分与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对传统的小儿麻醉后恢复评分方法(Aldrete评分法和 Steward评分法)进行了修改,使其在不同种类手术小儿的应用更为方便和可靠。另外,还可根据此修改的评分方法来预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否。研究结果被英国《Paediatric Anaesthesia》杂志在1999年第3期头版头条刊出。
(5)研制和提出了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系列新方法: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我们研究困难气管插管方法的创造性及先进性表现在:①提出了适合临床的困难气管插管的分类方法。②提出了简单、方便、有较高准确性的困难插管床旁预测方法。预测的准确性达87.5%,明显高于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其它预测方法。③提出了不同难度情况下困难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使病人免除了清醒插管的痛苦,而国内外目前仍采用清醒气管插管。建立了困难气管插管病人正确使用静脉和吸入麻醉药以及肌肉松弛药的原则和方法,总结出了该方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④根据不同难度,通过对临床常用的气管插管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缩短了气管插管的时间。⑤率先将可塑性纤维光导硬喉镜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国外最早的报道为1991年。⑥在国内率先应用了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技术、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喉罩通气道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和顺性引导管联合气管插管技术;⑦提出了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病人麻醉中呼吸道不通畅的有效方法,如联合导气管和喉罩通气道的应用。
(6)成功试制了多种麻醉器械:主要包括:①自膨式食管内插管探测装置;②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③多功能鼻塞;④高视野喉镜片;⑤双角度喉镜片;⑥多功能喉镜;⑦压力敏感性喉镜;⑧多功能喉镜附属装置—局部麻醉药喷洒器;⑨多功能呼吸道局部麻醉药喷雾器;⑩食管阻塞式喉罩通气道。经临床应用证明,这些器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明显优于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同类产品,对提高麻醉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麻醉器械均已获得国家专利。
(7)2001年10-2003年6月,系统研究了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技术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预防,提出了多种改良操作方法,重点解决了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方面的应用问题。
丁香园讲座和答疑实录:
Q:尊敬的薛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zszz2006。请问:
LMA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少人用来作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并且在其它一些手术中应用,大有以LMA代替气管插管的趋势,您如何评价LMA的价值,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LMA是否合适,LMA和气管插管的使用适应症如何掌握?
A:手术中应用LMA的适应证
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LMA在手术中的应用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眼科手术
因手术野的原因而需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应用LMA。在内眼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时,为防止咳嗽引起显微手术野变动和眼内压升高,常需使用肌肉松弛药及深麻醉。而使用LMA仅需浅麻醉即可维持,几乎不需要进行辅助通气。拔除LMA也不会导致咳嗽,有助于手术过程的平稳。研究证明,使用LMA时,麻醉诱导和苏醒中患者的眼内压均比气管插管患者低。
2、头、颈部手术
LMA可用于头、颈部手术患者。手术中头部可偏向一侧,而且呼吸道仍可维持良好。但应防止头部极度弯曲所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在牙科手术、扁桃腺摘除和口腔矫形手术时,LMA充气后紧贴于咽后壁,具有良好的呼吸道保护作用,将口腔污物和血液阻止于其上,便于清除且不影响手术操作。
LMA也已用于甲状腺手术,为防止喉返神经损伤,手术中刺激喉返神经时,可通过LMA插入FOB来观察声带的活动。
3、需避免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患者
如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避免气管插管时的心率和血压明显波动,必要时可采用LMA,因LMA插入过程中不会像气管插管那样引起心率和血压的明显改变。在职业演员,为防止气管插管引起的声带损伤,可选用LMA来维持呼吸道。
4、手术后应用
在转运途中,使用LMA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在麻醉恢复室外,将LMA与T形管连接可给患者供氧。应特别注意,LMA拔除前,除非特别重要的情况如反流或呕吐,否则不应刺激患者或将患者侧卧,以免患者过早拒用LMA。另外,在手术后的紧急呼吸道处理中,如神经肌肉阻滞恢复不全和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亦可用LMA来取代气管插管,是一种有效的呼吸道维持方法。
近年来已经有多篇将LMA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报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其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隔离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具有减少反流误吸危险的潜在特性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的青睐。但是这些报道均是在择期禁食常规手术患者实施的,我想在选择LMA作为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气道维持工具时,以下情况应该作为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1、饱胃和未禁食的患者是使用LMA的绝对禁忌证。
2、具有反流和误吸危险的患者亦是应用LMA的绝对禁忌证,如肥胖、裂孔疝、妊娠、烧伤、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肠梗阻、急腹症、重度外伤患者和有胃内容物反流史的患者。
3、LMA不能防止气管受压和气管软化患者麻醉后发生的呼吸道梗阻。所以也为使用LMA的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1、肺顺应性降低或高肺阻力的患者 此类患者通常需用2.5~2.9kPa(25~30cmH2O)的正压通气,常发生通气罩周围漏气和麻醉气体进入胃内,不仅实施正压通气困难,而且可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发生率。
2、咽喉部病变的患者 如咽喉部存在脓肿、血肿、水肿、组织损伤和肿瘤的患者。当喉部病变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时,也应禁忌使用LMA。
3、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 虽然在未预知的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或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可以应用LMA,但有气管插管困难病史或预计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应相对禁忌使用LMA。即在此类患者不能用LMA代替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保证此类患者安全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