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NB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SLNB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诊疗指南推荐,外科医师在开始进行SLNB常规替代ALND之前,必须先进行一段学习的过程,即至少对20例患者先行SLNB,然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评估SLNB的准确性,须达到SLN检出率>85%、假阴性率<5%。但也有学者认为,外科医师在学习过程中须累积至少20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病例,才能比较可信地评估该医师对SLNB的掌握程度。
增加SLNB术中获取的SLN数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手术的准确性。有研究表明,SLNB术中只取1枚SLN时,单用染料示踪剂的检出结果不可靠,取2~3枚SLN可预测98%的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
一般认为,为避免产生假阴性的结果,应尽量将符合标准的淋巴结,如蓝染、蓝染淋巴管指向、带放射性“热点”及临床可疑的淋巴结取出送检。有学者认为,术中最多取5枚SLN即可准确检出>99%的淋巴结阳性患者,为减少手术创伤,医师可至此停止摘取淋巴结。
目前多数学者仍认为,为避免SLNB出现假阴性结果,医师操作中应尽量将符合标准的SLN全部取出。
患者体质指数(BMI)及年龄是目前公认的影响SLNB成功率的因素。年龄大及肥胖患者往往伴随淋巴结内脂肪浸润,影响淋巴结对示踪剂的吞噬与滞留作用,从而导致显影失败率增高。
SLN中存在肿瘤细胞转移也是影响SLNB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可能与淋巴结中大量正常细胞被肿瘤细胞替代,从而影响其对示踪剂的吞噬有关。因此,除了摘取有示踪剂示踪的SLN之外,对于质地较硬、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即使没有染料或核素示踪,也应作为SLN取出送检。
其他诸如乳腺开放活检史、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因素对SLN检出率与假阴性率的影响尚存争议。
近期乳腺开放活检史可能使得大量注射于原发灶周围乳腺组织的示踪剂引流至手术残腔,导致示踪剂的剂量与动力不足。肿块较大时,染料进入非肿瘤区域引流淋巴管的概率增加。而位于乳房外上象限的肿块在应用同位素示踪剂时,可能会产生“屏蔽效应”而无法探查到淋巴结。
多数学者认为,有经验的医师联合应用不同的示踪剂,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同样能获得良好的检出率。
术中应用γ探测仪寻找前哨淋巴结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陈嘉健 吴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