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唑来膦酸治疗未能提高早期乳腺癌总体获益

2014-08-19 06: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echo1166
字体大小
- | +

目前,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辅助进行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还不明确。因此,AZURE研究组进行了一个大型随机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唑来膦酸作为辅助治疗对无疾病生存期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7月的在线期刊上。

AZURE研究是一个开放式标签、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3期临床研究,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年龄在18岁及以上、II期或III期乳腺癌患者。

研究者将符合上述入组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组采用由电脑生成的电话最小系统来进行,并根据受试者的受累腋淋巴结数、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系统治疗的类型和时间、月经状态、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所接受治疗的研究中心对受试者的状态进行平衡。

对照组的受试者单独接受辅助治疗,另一组的受试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3-4周接受一次唑来膦酸4mg静滴,共6次,之后则改为每3个月治疗一次,共8次,继之以每6个月治疗一次,共5次,治疗的总时间为5年。

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无疾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事件为有创DFS、总体生存期、至骨转移发生的时间、至远处复发发生的时间和根据不同平衡变量所进行的亚组分析。

所纳入的受试者都完成了研究的治疗。在经过了为期84个月的随访之后,研究者发表了通过意向治疗分析法所得到的最终结果。最后的有效性分析时,研究中共有940例DFS事件。

在2003年9月4日至2006年2月16日期间,研究者从分布在7个国家中的174个研究分中心内纳入了3360例女性受试者。

在对照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之间,DFS事件的发生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对照组中为493例,在唑来膦酸组中为473例,调整后的HR为0.94。并且在两组中,次要终点事件——IDFS、总体生存率和远处复发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唑来膦酸能降低骨转移的发生——无论是骨转移作为首发事件出现还是发生在之后的随访过程之中。

DFS(A)和IDFS(B)的Kaplan-Meier曲线(点此查看图表

总体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点此查看图表

并且雌激素受体状态情况并不会影响到唑来膦酸对DFS所产生的效果。然而,对于那些在进入研究时已经绝经5年及以上的受试者而言,唑来膦酸能改善其IDFS,但是在绝经前、围绝经期和月经状态不明的受试者中,这种改善就不存在了。

不同月经状态者Kaplan-Meier曲线(点此查看图表

在研究中,研究者报道了33例可疑的下颌骨坏死,其中26例得到确诊,所有的下颌骨坏死的受试者都出现在唑来膦酸组中(1.7%)。

本研究结果指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在标准辅助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唑来膦酸治疗并不能改善其总体治疗获益。但是,唑来膦酸治疗的确能降低骨转移的发生,以及对于绝经期女性患者而言,唑来膦酸能改善其预后。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lurongro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