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是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最好的地方

2007-07-31 00:00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王丹红
字体大小
- | +
  2007年7月24日,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出席了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07年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并以科学家的身份用英文作了大会的最后一个科学报告,讲述了自己从研究生开始20多年来一直从事白血病治疗和研究的经历。

  虽然以科学家身份演讲,但陈竺不可避免地谈到国家的卫生医疗工作:“当看到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想象卫生部的责任有多重……我还想告诉大家,虽然面临种种挑战和问题,中国仍是今天世界上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最好的地方。”

  施一公博士是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他在介绍陈竺时说:“与我们很不同的一点是,他不仅是很好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很好的医生,这一点是很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项目能转化为临床治疗,但都没有付诸实施。但陈部长做到了,他从治疗中发现问题,并将之作为研究课题,又将研究工作转化为治疗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工作就是用组合方法治疗一种非常难治的白血病,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相信,在陈部长的领导下,中国的卫生事业将会有一个新的起点。”

  陈竺之所以认为中国是今天世界上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最好的地方,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又多样化,拥有大范围的疾病种类和相对良好的疾病记录;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制度不断发展,例如平均寿命从1935年的35岁增加到2005年的72.9岁;中国的文化对新思想、新技术有很好的包容性;中医与西医正在融合”。他认为,这些都是难得的机会,虽然这里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首先,这里和世界各国一样,疾病发展出现复杂化的趋势;其次,还面临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不尽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程度不尽令人满意、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等问题。

  谈到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陈竺介绍,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的运作经费,已经从2003年的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亿元;中国还投资 7.3亿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疾病监控案例数据库──全球覆盖范围最大、实时、动态、以因特网为基础的全国传染病和公共健康突发事件报告系统。

  陈竺还谈到自己对中国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思考,他认为这一领域要贯彻“创新、关键领域跨越发展、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提高以实证为基础的决策水平;全面参与国家高技术园区和高技术工业区的活动,建立工业界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提高不同研究项目间的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家级生命伦理委员会等等。

  陈竺特别强调要逐步简化基金渠道,并提高其效率,建设一套包括内部研究机构和外部研究在内的中国生物医学基金机制,类似于美国的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或法国的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他说,目前国内生物医学研究有多种资助渠道,但缺乏合作机制,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和低效率;又因为经费不足、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研究机构和工业界间缺乏合作机制,法律体系滞后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等。

  陈竺认为,大力改善群众健康状况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而健康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健康产业的产值为800亿美元,2020年将增加1750亿~2000亿美元,这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他还介绍了全国基本医疗保障的路线图。

  “医学将出现模式转变,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我更关心疫苗接种,特别是乙肝疫苗的接种。乙肝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病’。现在,有一半癌症可以预防,乙肝就不能预防和治疗吗?”陈竺对在座的华人生物学家说:“我需要你们的支持!”这句话引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听完陈竺的报告,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创始人吴瑞说:“他是一位诚实、诚恳的人。我相信,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会有很大的进展。”

编辑: 齐罗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