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发现,催乳素可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并与孕激素共同促进乳泡组织的分化。血清中催乳素水平的增加还与未生育、高乳腺密度等乳腺癌风险因素有关。这些结果提示催乳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发挥作用。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尤其大型的前瞻性研究只有一项。
海德尔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癌症流行病学系的Tikk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循环中高水平的催乳素可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只局限于应用激素替代疗法(HRT)的绝经后女性。研究结果于2014年4月8日在线发表于Annals of Oncology杂志。
该病例对照研究来源于欧洲前瞻性EPIC队列研究,最终共纳入了2250例侵袭性乳腺癌患者和同等数量的对照个体,按血样采集时的年龄、绝经情况、当时是否正在接受HRT、月经周期等因素将病例和对照进行配对。采用免疫放射测定法检验血样中的催乳素水平,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
催乳素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的关系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在绝经后女性中,高水平催乳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该统计学显著性只出现于接受HRT的绝经后女性。在绝经前期的女性中,催乳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呈负相关,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根据肿瘤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分层分析发现,催乳素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在各层中未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根据乳腺癌发病时间或发病年龄分层分析时,也未发现各亚组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上述结果显示,对于应用HRT的绝经期女性,循环中高水平的催乳素可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在绝经前期女性中,催乳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根据肿瘤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显著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