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王振义院士
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王振义院士
丁香园:您刚才提到肿瘤的靶向治疗,必须首先明确发病机制,这就不可避免地提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的联系,您是怎么看的呢?
王振义院士:这种关联是非常重要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基础研究的素材来自临床,而研究的成果又能反馈到临床。忽视基础研究就不能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
丁香园:面对国内外基础研究水平的差距,您觉得我们国内的青年学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来缩小这种差距呢?
王振义院士:我觉得稳定人心是第一位的,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做医生了,这种现象很可惜啊。
丁香园:是的,今年的各大医学院生源严重不足,您觉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王振义院士:根源还是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而媒体有时会做一些不适当的、甚至是不真实的报道。一些医疗纠纷,明明医院和医生都没有过错,但是法官就是明确声明会保护弱势群体,谁是他们眼里的弱势群体?不会是医生,更不会是医院。连媒体也是偏向患者的,做一些煽风点火的报道,最终的结果就是,院方败诉,赔钱了事,让没有过错的医生承担责任,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收入影响很大,信心打击更大,更糟的是,还助长了“医闹”的不良风气。
丁香园:那您对现在医疗行业实行的"举证倒置"的措施是怎么看的呢?
王振义院士:我觉得在医疗行业,“尊重知识”的理念没有很好地体现。医学院校硕士博士的毕业生和同学校毕业的同龄人,在收入上差距太大。但其实,医生不仅是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更大,现在他们的收入和付出是严重失衡的。虽说医生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多数情况下,医院为了尽量减小负面影响,宁愿经济赔偿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变相鼓励患者闹事。这与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错误定位有关,这种错误定位甚至凌驾于事实的真相之上——不论对错,总是偏向于他们认为的弱势的一方。
丁香园:现在陈竺部长新官上任,大家都是期望很大,希望有一些措施来改善医生的处境,您觉得卫生部和医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改善呢?
王振义院士:作为一个老医生,我觉得现在的卫生部门面临的问题不少,主要是资金的限制。现在不少抗肿瘤新药很昂贵,但只是延长很短的寿命。卫生部门压制药品的价格,药厂为了保证利润,就会放低质量的门槛,而质量下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要由医生来承担,这是不合理的,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规范药品的生产流程。另一方面,也要改善医生的待遇,不能让他们学习医学五年、七年、八年毕业了,还不能安心从医,整天为房子甚至生命安全分心。
丁香园:您是怎么看待仿制药呢?
王振义院士:我不反对仿制药,因为仿制药价格低廉,增加了患者使用的可能。但是大家不能忽视质量的问题,这可能是致命的。
个人简介:
王振义,男,江苏省兴化人,1924.11.30出生。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血栓和止血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院士在国际上首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并广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进行治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此他在国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求是“突出科学家”奖。在国际上获得美国凯特林肿瘤研究奖、瑞士布卢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2003 年获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赛曼奖”,这是亚洲第一位学者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