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教授接受丁香园通讯员专访

2007-09-25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吴一龙教授与孙燕院士在大会现场

丁香园:多学科治疗,看起来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毕竟医生们需要有有一定的水平才能在临床上去做到多学科治疗,有没有一些构想或者尝试?
吴教授:现在已经不是尝试的问题,我们国内一两个中心已经这样在做,病人来到临床中心所有学科的医生都会围着病人转,第一个就是体制问题,要改变体制。
吴教授: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多学科治疗的证据支持,有了很多证据的支持我们就会形成一个指南,我们科主任做什么呢?我们监督病人的分期准不准确?治疗疗效如何?大量的日常工作都按照标准在做。但是要订出这样的指南非常困难,需要很多中心参与。
吴教授:体制顺了,方法有了,路子有了,就不是很难的事情。

丁香园:有没有一个方法让医生在进到肿瘤中心前就已经有一定的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基础?
吴教授:医生的职业,除了有一些规范外,很多都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去积累经验,如果不是在规范的中心积累到的经验,可能他们来到规范的中心一点都没有用。所以我们规范教育,就是在频繁地训练,让大家有规范化治疗的意识,他们有了这样的理念后,再学习规范化,这是不难的问题。
吴教授:难的再哪里?是体制。

丁香园:并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吴教授:是的,体制转变了,其他都会转变过来。
丁香园:有可能从学生培养时就采用“肺癌系”?“胃癌系”?
吴教授:完全不可能。医学要学习的太多,我们大学只能学习到一些基础知识,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到哪里去找

丁香园:专家会是CSCO的第一次,这个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吴教授:大会提问,可能只能回答一个两问题,这种小会,面对面的互动,能回答很多问题,这是面对基层的年轻医生的很好的教育方式。

丁香园: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吴教授: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我们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教育,比如这个专家会。
吴教授:第二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已经有了一部分材料可以看到中国人自己做的工作,比如我昨天讲的肺癌的分期,我们贡献了2000多例的病例,今天早上的报告,我们贡献了15%的病例,在乳腺癌也有了在国际上的声音。我们中国的声音越来越融入国际,使得国际的研究结果越来越适合于中国人。

丁香园: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CSCO的工作越来越接近她的名字的含义?
吴教授:可以这样理解。

丁香园:社区医疗在将来的疾病治疗中越来越重要,我们会开展更多的社区教育吗?
吴教授:社区治疗肿瘤是一个过度。肿瘤这样的疾病不是那么简单的,还是需要在更大的机构做专业的治疗,指望把方案给到社区来执行,是完全错的。社区应该是解决非常简单的问题。

丁香园:能简单介绍一下CSCO目前的临床研究情况。
吴教授:我们目前只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只是参与到国际的临床研究中,我们需要保证我们的质量,只有质量得到承认,才能承担越来越重的任务。在肺癌中我们的第一步已经迈得非常好了,在十一个作者名单中,我们中国已经占了三个名单,证明中国在里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让大家承认中国肺癌研究的力量,其实我们承受了非常多考验,他们经常会有飞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我们一批医生,这是非常好的。我们的起步好了,开局就非常好,所以在2004年我们只有一个参与国际临床实验,而现在,短短3年,现在所有跨国企业的国际临床都要找中国,影响非常大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是让一些临床实验由中国牵头,让其他国家的医生参与,可能在过几年我们就有一些领导全球的名字。
丁香园:实验参与者由谁来挑,什么标准挑?
吴教授:由谁来挑?临床实验的规矩,由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全球主要研究者,委托一个国家来负责,作为一个国家的负责人,我们会看他做过没有?做过,质量好的,我们才会让他参与,那些没有做过的,我们会看他平时工作怎么样,先少量的2例3例尝试,所以说国际临床实验培养了临床研究的严谨作风。
吴教授: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们必须是国家认可的机构。我们还必须有好的队伍,比如今天说的这个实验,5个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复旦肿瘤医院、我这边虽然在这几家医院中不是最大名鼎鼎,但也还是大医院吧。为什么我们国际临床研究开局不错,因为我们参与的中心都还是有非常好的基础。

丁香园:做为前辈您怎么看现在医疗保健的问题?
吴教授:如果你们媒体敢写,我就说清楚。
吴教授:中国现在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人为造成的,都想看最好的专家,当然难,但专家能到基层去做医生吗?如果一个专家到基层呆两年,他就已经不是专家了。
吴教授:看病贵,要看看对象,我讲过一个观点,拼命通过降价来解决看病贵是不行的,这会毁掉这个事业。要解决这个问题,是要解决医保的问题,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应该解决医保的流动性。

丁香园:您认为会有机会解决吗?
吴教授:会,迟早会解决。负责任的政府就会解决,不负责任的政府就不会解决。
丁香园:对于前段时间中医存废之争,您的观点是?
吴教授:我的观点,不管什么医,能够医好病就是好医,而且是经过重复的,就值得存在。假如我现在从事的是存在谬误的,我就要把它废掉吗?不,我现在治病的时候都会拿出很多证据,中医也必须拿出可重复的证据。
吴教授:我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可重复性。

个人简介:

  吴一龙,男,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89年在联邦德国西柏林肺科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手术为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计算机临床信息系统及循证肿瘤医学。

  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肿瘤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德医学会理事、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主任。《循证医学》杂志主编,《中国肺癌杂志》、《肿瘤防治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副主编,国内10几家中英文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央、省、市保健专家。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奖”。
  
  在国内率先开展“纵隔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和“经胸骨正中切口双肺肿瘤一期切除术”,为我国循证肿瘤学的开拓者之一。主持多项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000年在东京举行的第9届世界肺癌会议上,获大会颁发的“Developing Nation Investigator Awards”。2002年负责起草了《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共识》及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主持制定的《全国肺癌诊治指南》。获奖成果共7项——省部级3项,高校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国际SCI、EI、Mediline收录的学术论文8篇,国内中华、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等,参与5部专著的编写。

编辑: Zh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