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一例

2014-03-20 16:30 来源:中华病理学 作者:吴秀贞
字体大小
- | +
图1  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肿瘤与肾组织之间有一较厚的纤维假包膜HE低倍放大  图2  肿瘤组织排列成甲状腺滤泡状腔内充满红染胶样物HE高倍放大图3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部分拥挤重叠,呈圆形或卵圆形HE高倍放大
图4肿瘤细胞CK7强阳性表达SP法中倍放大图5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强阳性表达SP法  中倍放大
 
患者女,25岁。因高血压20个月,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于2011年2月28日入院。血压200/130 mm Hg(1 mm Hg=0.133 kPa),甲状腺、心、肺、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肾区无叩击痛。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儿茶酚胺类物质,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查结果均正常。CT检查示右肾上极可见类圆形结节灶,边界清晰,最大截面约2.2 cm×3.0 cm,密度不均,肾动脉受压下移。
 
临床诊断为右肾肿瘤。全身麻醉下行右肾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门上前内侧,边界清楚,与周围轻度粘连。手术完整剜除肿瘤组织及其包膜,送病理检查。术后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术后7 d血压又升高至术前水平。直至出院一直药物治疗。经随访,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与此肾肿瘤无明显关联。
 
病理检查:圆形肿物1个,直径2.5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白色,见多个小囊腔,囊内含胶冻状物。边缘附少许肾组织。镜下观察(图1-3):肿瘤组织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滤泡腔内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胶质胶样物着色均匀,且浓稠。含胶样物的滤泡大小不等,呈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区域排列成实体状或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部分拥挤重叠,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隐约可见核仁,核分裂象罕见。
 
肿瘤界限清楚,与肾组织之间可见较厚的纤维假包膜。未见其他肾细胞癌组织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4,5):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K7、CK20均阳性,CD11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甲状腺球蛋白(TG)、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均阴性。病理诊断:(右肾)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术后随访1年半.肿瘤无复发或转移。
 
讨论: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目前尚未归属于任何已知的肾细胞癌亚型,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避免误诊和不适当的治疗。复习文献并结合本例总结该类肿瘤临床特点: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与其他肿瘤比较无特异性。有限的资料显示该肿瘤预后良好,但还需积累病例进行长期随访。肿瘤周围界限清楚。形态学最显著特点均有甲状腺滤泡样结构,腔内含有多少不等的胶样物。
 
本例肿瘤组织中看不到肾脏其他癌的组织成分,因此我们首先考虑甲状腺癌肾脏转移。但患者检查未见甲状腺病变,无功能异常,无占位;纵隔无异位甲状腺及肿瘤;B超显示卵巢未见占位性病变。同时免疫组织化学TG、TTF-1阴性也排除了甲状腺来源的可能。因此支持这类肿瘤是原发于肾脏的肿瘤。
 
文献中4例及本例中CK7、CK20、EMA、波形蛋白均为阳性,TG、TTF-1均为阴性。目前这一肿瘤遗传学资料有限,只有2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1例显示7q36、8q24、12、16、17p11-q11、19q、20q13、21q22.3、17q24和xp获得性染色体异位;染色体1p36、3、9q21.33的丢失;1例显示染色体1(23.7%)、3(29.4%)、7(22.0%)、9p21(31.2%)、12(17.8%)、17(31.2%)和X(46.7%)丢失。这些结果提示其与其他类型肾癌的遗传学标记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后深入研究。
 
鉴别诊断:(1)肾转移性甲状腺癌:也十分罕见,可以是乳头状癌、滤泡癌或其他类型。肾转移,是真性甲状腺起源,肿瘤细胞TG、TTF-1阳性,并且易找到原发灶。而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非真性甲状腺来源,只是形态上似甲状腺滤泡癌,所以TG、TTF-1必须阴性。(2)肾类癌或神经内分泌癌:由于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并在一定区域排列成筛状或实体状,注意与类癌和神经内分泌癌鉴别。后者罕见滤泡样结构,类癌或神经内分泌癌免疫表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D56、CgA、突触素阳性可鉴别。此病例经随访无复发或转移,因此作者认为将此肿瘤命名为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较为合适。

编辑: jiangqianqi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