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尼替尼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并不优于卡培他滨单药

2013-08-14 14:11 来源:丁香园 作者:ecoliDH5
字体大小
- | +


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局

研究要点:

  • 这项临床3期研究主要针对曾接受蒽环类及紫杉醇类药物治疗的MBC患者,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
  • 对比考察每日37.5mg舒尼替尼及2,000mg/m2卡培他滨联合方案和2,500mg/m2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的疗效
  • 两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缓解率及总生存期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且联合给药组毒性(除手足综合征外)较为严重

对于多数患者而言,转移性乳腺癌(MBC)仍然是一种不治之症。这可能与乳腺肿瘤会诱导血管增生有关。有些病例甚至在化疗时依然会出现血管增生。舒尼替尼是一种血管增生关键分子的抑制剂,业已证明,该药可在转移性肾细胞癌及其他癌症治疗中能够发挥作用,一项针对MBC的临床II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该药活性。

在此基础上,法国蒙彼利埃癌症研究所的Gilles Romieu博士等人开展了一项临床III期随机试验,针对此前接受过大量治疗的MBC患者,对比考察了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2,000 mg/m2)方案及卡培他滨单药方案(2,500 mg/m2)。结果发表于2013年7月15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结果显示,对于曾接受蒽环类及紫杉醇治疗的MBC患者,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并不能改善其临床结局。

入组患者标准包括,此前接受过蒽环类药物及紫杉醇治疗;或因转移病情而接受1种或2种化疗方案治疗的MBC患者;或者在接受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辅助治疗方案后,出现早期复发的患者。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

共有442例患者纳入本项试验。研究人员发现,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无显著差异,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组中位时间为5.5个月,卡培他滨单药组为5.9个月。两组在缓解率或总生存期方面也并无显著差异。此外,联合治疗组的毒性(除手足综合征外)较为严重。

研究背景:

转移性乳腺癌(MBC)亟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经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出现进展的癌症患者,挽救化疗的疗效一般。卡培他滨是目前广泛用于MBC治疗的药物。

有赖于肿瘤形成分子机制的深入认识,肿瘤治疗的焦点也从非特异的细胞毒化疗转向了分子靶向治疗。Folkman以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血管增生在肿瘤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有两种分子参与了肿瘤血管增生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这两种生长因子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容易受到治疗性分子的拮抗,目前已有大量拮抗药物被纳入了临床研究。

根据一项临床III期研究结果,贝伐单抗于2008年被有条件地批准用于MBC治疗,这项具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此类拮抗剂中的另一种药物是苹果酸舒尼替尼,该药为一种口服型多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KIT及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目前,舒尼替尼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对伊马替尼耐药的GI间质瘤以及转移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

舒尼替尼的许多靶点也与BC发病机理、微血管支持及转移进展存在关联。在一项针对BC骨转移的小鼠模型试验中,还发现舒尼替尼单药可抑制溶骨性肿瘤进展。临床前BC模型及临床试验结果均证明了舒尼替尼单药的活性。试验发现,对于经治疗出现瘤体萎缩的部分患者,在停药阶段肿瘤会再次生长。

另一种给药方案,即37.5mg剂量的每日连续给药(CDD)方案,则可用于肾细胞癌、GI间质瘤及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这一给药方案被用于之后针对MBC的临床试验中。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engwe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