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因分析,Lehmann等的研究结果指出(J Clin Invest 121:2750-2767, 2011)三阴性乳腺癌能够被分为6个集群——基底细胞样1(BL1)、基底细胞样2(BL2)、免疫调节(IM)、间充质样细胞(M)、间充质样干细胞(MSL)和管样雄激素受体(LAR),以及不稳定的集群(UNS)。目前已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化疗的治疗反应各不相同,但是不同亚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其对治疗反应的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目前仍没有研究者能就上述问题的给出确定的答案。
研究者定量复制了Lehann等的研究,采用了来自公共数据库中的Affymetrix CEL。在03/00 至03/10期间,研究者确定了130名TNBC基因表达微序列。所有的患者都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为序贯紫杉烷和基于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并且这些患者都具有可供评价的病理肿瘤应答(pCR)数据。在本研究中,中位随访时间是68.1月(5.1-147.5)。研究者采用Lehmann基因标记对TNBC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来确定TNBC和pCR状态之间的联系。为了评估TNBC亚型对预测pCR状态的独立作用,研究者根据其数据建立了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和核级作为可能的解释因素。同时,研究者也比较了PAM50内在亚型和RCB指数。
研究结果指出BL1亚型pCR率最高(52%);BL2和LAR的pCR率最低,分别为0%和10%。TNBC亚型和pCR状态显著相关(P=0.044)。似然比检验提示TNBC亚型是pCR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与PAM50内在亚型相比,Lehmann亚型分类能更好的预测pCR状态(基底细胞样vs非基底细胞样)。
本研究结果指出,将TNBC分成7个亚型能预测pCR率。这种基于7个亚型的分类是一种针对TNBC患者的新的个体化的分类系统,可帮助进行治疗策略的制定。但是我们仍需要设计前瞻性的研究来证实与pCR相关的TNBC的7个亚型是否能用于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