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 CSCO 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于 9 月 26 日在福建厦门盛大开幕。今年是 CSCO 成立 20 周年,也是 CSCO 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成立 10 周年。丁香园就中国黑色素瘤诊疗水平进展及 CSCO 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成立 10 年的发展为话题,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
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 10 年取得的 6 大进展
丁香园: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有哪些里程碑事件呢?
郭军教授:
2007 年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在孙燕教授、秦叔逵教授的召集成立,并推举我为第一届的主任委员。
成立时条件比较艰苦,因为当时从事黑色素瘤专业研究的医生并不多,在梁军教授、刘基巍教授、潘宏铭教授等许多当时不是黑色素瘤的教授的帮助下,共同努力,成立了黑色素瘤委员会。10 年来,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事件:
在 CSCO 年会上有了独立的会场。每年的 CSCO 黑色素瘤论坛都会吸引很多同道,通过 CSCO 论坛扩大了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的影响;
黑色素瘤原来最缺是是规范化治疗,当孙燕教授提出肿瘤规范化治疗后,秦叔逵老师提去各地巡讲,推广黑色素瘤的规范化治疗;
国内三十余位教授共同参加,参考美国的 NCCN 指南和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编写了第一次的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之后,共识经多次改版后,成为了第一本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指南现在已经进入第六版,每一年都进行修改和增补,并越来越完善。
目前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了,CSCO 专家委员会成立后,在学术方面取得的许多成绩。
如共同发表在 JCO 杂志的 c-kit 突变的黑色素瘤,当时美国的教授也在入组患者,国内几乎同时开始,但是由于我们有了 CSCO,多个中心共同参与,我们的入组速度就明显比美国快,因此抢在他们前面发表了 JCO 的文章。研究结果被写入了美国和中国的指南;
在抗血管靶向治疗火热时期,针对黑色素瘤晚期病人进行了化疗和化疗+恩度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阳性结果,也被写入了中国的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近年来,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就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包括正如火如荼进行的 PD-1、T-VEC 免疫治疗的多中心的研究,目前第一批的试验已经结束。
此外,专家委员会一块收集病例,现已发表,这是一篇多家中心合作的前瞻性、回顾性分析的文章,该类病例在过去全球年末的工作总结中都不超过 50 例,但这一次我们入组 700 多例的研究,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同时为黑色素瘤分期及未来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支端和粘膜黑色素瘤的研究在我国占有绝对优势
丁香园:中国黑色素瘤研究目前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郭军教授:
全球范围内,黑色素瘤的研究始终走在所有肿瘤的前面,国际的黑色素瘤的进展非常快。黑色素瘤是美国前四大疾病之一,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国病,我国该领域想要赶超欧美基本不太可能,但至少能「刷个存在感」,即我们能够争取能够在国际性的肿瘤大会上多报告一些新创新性的研究,得到国际更多的认可。
当然,我国目前我国在黑色素瘤地位主要来自亚洲 2 个特殊的亚型——粘膜黑色素瘤和肢端黑色素瘤,这两个亚型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人群众较少。
美国、欧洲人遇到粘膜或肢端黑色素瘤时不知如何治疗,需要从中国获得循证医学证据。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发言权,有机会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为国际社会黑色素瘤事业添一把力。
在皮素黑色素瘤领域与国际社会竞争难度比较大,未来皮肤黑色素瘤我们还要跟随欧美,但在支端和粘膜黑色素瘤应起到引领作用。
关注丁香智汇,中高级医生随身携带的学术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