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嵩教授专访: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现在和未来

2017-08-24 09: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目前分子靶向治疗是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主要方式,索拉非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肾癌患者的预后。丁香园就肾癌的靶向治疗相关话题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何志嵩教授,何教授对肾癌的靶向治疗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ccvideo

 

丁香园:靶向药物已成为转移性肾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请问靶向药物的问世对泌尿外科医师临床实践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何志嵩教授:肾脏是一个排泄器官,由于它具有抵抗化疗的多耐药基因,因此传统化疗治疗肾癌的客观缓解率非常低,往往不足5%。虽然免疫治疗曾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对于使用白介素-2或者干扰素的患者,客观缓解率有所提高,但仍不足16%。另外,国外常用的大剂量白介素-2治疗肾癌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人群,因为这种治疗方法副作用较为严重,需要患者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实时监控。综上所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临床医生对于晚期肾癌患者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但随着索拉非尼等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晚期肾癌的治疗又见到了曙光。临床实践及各项研究表明,靶向药物不仅可以提高客观缓解率,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由此可见靶向药物对泌尿外科的临床实践是有极大帮助的。

丁香园:索拉非尼对比阿昔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生存分析结果发表,阿昔替尼组允许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由5mg加量至7mg甚至10mg,索拉非尼组不允许加量,最终阿昔替尼组PFS较索拉非尼组长3.6个月,但OS却短了1.3个月,您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何志嵩教授:索拉非尼是第一个应用于肾癌的靶向药物,但可能由于在早期的研究中缺乏相关经验,导致一些研究者在选择入排标准、控制不良反应或者停药标准等方面把控不佳,而导致相关研究中索拉非尼早期生存数据并不是非常理想,最终致使后续的一些研究低估索拉非尼的作用。

实际上索拉非尼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的这个临床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说阿昔替尼PFS有优势,但是OS和索拉非尼相比却无显著差异甚至要短于索拉非尼。尽管阿昔替尼可以从5mg增量到10mg,但是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来说,实际上能稳定在10mg而不减量的患者并不多,多数患者还会从10mg逐步减量,但是索拉非尼则不同,指南里提到,对于肿瘤进展的患者,将索拉非尼从400mg bid增加至600mg bid甚至800mg bid,患者还是有生存获益。

丁香园:最近,人社部宣布索拉非尼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您认为这会对晚期肾癌的治疗带来哪些变化?

何志嵩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对于晚期肾癌的患者而言,靶向药物的价格一直比较昂贵,虽然有一些慈善项目的支持,但患者还是需要在治疗之初拿出一大笔钱支付初期药费,很多患者正是由于经济原因最终放弃了靶向治疗。

随着国家医保的投入,同时药物价格下调,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靶向治疗,这对患者而言着实是个喜讯。

丁香园:在转移性肾癌的治疗领域,目前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您如何看待其研究前景?

何志嵩教授:未来可能会是免疫治疗的时代,例如PD-L1/PD-1单抗等免疫治疗方法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肾癌领域,Nivolumab显示出了比较好的结果,后续一些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案也验证中,相信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会有一系列相关研究结果公布,我认为其中一定会有非常好的结果,并最终可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更多肾癌专家观点,请点击查看 BEST of RCC 专题

编辑: 孔宇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