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化疗评估:超声造影潜力大

2017-09-18 11: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rryox
字体大小
- | +

浸润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通过观察化疗后肿瘤大小的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从而也有助于决策手术方式。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中,MRI 对残余肿瘤大小的评估误差较大。超声造影不仅可以评估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还可多切面勾勒肿瘤边界评估大小。为了探讨超声造影对评估浸润性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美国的 Lee 等学者进行了研究,文章发表在 2017 年第 5 期的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研究前瞻性纳入了 30 个初发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术前二维超声检查病灶均大于 2 cm且准备进行新辅助化疗。对于多个病灶患者,选取其最大病灶进行分析。对于妊娠、既往有乳腺肿瘤病史、进行乳腺手术者、肺动脉高压以及造影剂过敏患者均排除在外 。

化疗前,有 23 例进行了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 MRI 检查,经三种方法测量的结节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 3.3 cm、3.1 cm 和 3.1 cm,不同方法的测量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化疗后,有 15 个病例同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MRI 检查以及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三者所测量病灶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 0.9 cm、1.7 cm   和 1.3 cm。统计学分析后,超声造影与普通超声的测量大小以及超声造影与 MRI 所测得的大小间的相关性均较差

有 18 个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两者所测量的大小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r = 0.75)。17 个结节进行 MRI 检测以及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两者所测量大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r = 0.42)。

研究中还定量分析了 MRI 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的肿瘤灌注情况。化疗前,超声造影的定量参数如增强峰值与 MRI 在 1 分钟的强度峰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化疗后,两者间的一致性较差,但均显示肿瘤灌注在新辅助化疗后范围缩小,强度下降(图 1 和图 2)。

3223157320646689285-10_small.jpg
图 1 24 岁女性右乳浸润性乳腺癌。图 A 示右乳超声可见约 6.3 cm 的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图 B 示新辅助化疗前超声造影检查可见肿瘤呈高增强,下方为定量分析图,绿色曲线和黄色曲线分别代表肿瘤和邻近正常乳腺实质;图 C 示化疗前增强 MRI 最大灌注密度图,右乳癌呈多中心增强,夹杂有消退;图 D 示化疗后超声造影检查未见增强,提示未见肿瘤残余;图 E 示化疗后增强 MRI 最大灌注密度图提示右乳癌未见残余。术后病理确诊肿瘤达到病理应答,未有浸润性肿块残留。该病例中,两种检查手段与病理结果吻合

无标题.png乳腺图2e.JPG
图 2 50 岁女性右乳浸润性乳腺癌。图 A 示右乳可见一大小约 3.7 cm 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类椭圆形肿块;图 B 示新辅助化疗前,超声造影检查可见肿瘤呈高增强,下方为时间-强度曲线;图 C 示增强 MRI 检查可见右乳癌血供丰富;图 D 示化疗后超声造影检查可见大小约 2.0 cm 的残余肿瘤,定量分析可见残余肿瘤快速增强以及后期消退;图 E 示增强 MRI 检查右乳癌缩小至 2.0 cm,血供明显减少。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存在浸润性肿块残余,与超声造影及增强 MRI 检查结果一致

作者分析认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死亡造成坏死,在超声造影以及 MRI 上表现为无增强区域。在 17 个同时进行超声造影与 MRI 的病例,无增强区域的数量并未达到良好的一致性,这可能与超声造影检查是单一切面扫查而 MRI 为容积扫查有关系。

作者指出,新辅助化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机会以及保乳手术几率,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在该研究中,超声造影对于新辅助化疗后病灶大小的评估与病理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另外,对于 MRI 以及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分析指标,在该研究中并没有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的指标,作者指出,这可能与两者的检查条件以及样本量较少有关系。

作者最后指出,超声造影对于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具有不错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 MRI,特别是对 MRI 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德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