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谢文杰发现纤维化病灶为乳腺癌不良预后因素

2013-04-22 22: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ecoliDH5
字体大小
- | +


存在纤维化病灶的乳腺癌组织结果

在乳腺癌中可观察到纤维化病灶(FF)存在,有建议认为,纤维化病灶为一种重要的预后标志。然而,此类观察结果多由同一个研究组所报告,且研究针对的样本队列也存在类似性。因此,FF与分子学亚型以及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厘清。对此,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的 Gary M. Tse(谢文杰)教授等人进行了研究,并在2013年3月29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结果。

研究对象为450例乳腺癌患者,研究人员对患者FF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生物标记物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

研究人员发现,在全部连续病例中,18.7 %的患者存在FF。FF与浸润性切缘存在正向关联(p = 0.03),而与广泛的导管原位癌成分(p < 0.001)及淋巴结浸润(p < 0.001)间存在负向关联。FF与雌激素受体间存在正向关联(p = 0.007),而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p = 0.00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 = 0.021)、Ki-67 (p = 0.001)以及c-kit (p = 0.009)间存在负向关联。根据观察,与上述结论并存的是,FF常出现于管状A亚型癌(p < 0.001),而少见于管状B亚型癌(p = 0.045)及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类型(p = 0.011)中。针对患者结局(中位时间为41个月,范围为1-69 个月)的分析表明,FF为患者,尤其是管状B亚型患者无病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风险比= 2.57; 95 %置信区间= 1.267-5.214, p = 0.009)。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FF与特定的浸润性、星型形态肿瘤存在关联(典型形式为浸润性导管癌–不另行说明),而与存在大量淋巴结浸润的圆形、细胞团状肿瘤(基底样型乳腺癌)无关。因此可认为,FF为独立于其他不良预后因素的另一种不良预后因素。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engwe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