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辅助药物治疗的五大误区

2016-08-02 18:37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作者:徐兵河
字体大小
- |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 140 万妇女患乳腺癌,有 40 万妇女死于乳腺癌。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每年约有 20 万新发生的乳腺癌患者,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女性患者的健康大敌。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死亡率未相应增加,原因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的合理应用。其中作为乳腺癌传统的治疗手段,随着新的药物不算问世,辅助化疗的地位依旧重要。

1. 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均需要辅助化疗

长期以来,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由于手术的进步,虽然大大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但许多病人最终死于远处转移。随着对乳腺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乳腺癌早期即有隐性转移,乳腺癌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这一发现推动了现代全身辅助化疗的兴起和进步。

无论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 CMF 方案、80 年代的蒽环类为主方案,还是 90 年代含紫杉类药物的方案,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大多数乳腺癌,特别是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而言,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需要化疗,特别是对淋巴结阴性、激素受体阳性。患者,21 个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只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才能从化疗中受益; 而对低危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即可。

2. 剂量和疗程不够

我们在门诊经常看到,虽然病人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但是,剂量明显偏低或者化疗周期较少。例如,阿霉素的标准剂量应为 50 mg/m2 左右,最低不应低于 40 mg/m2; 表阿霉素的剂量一般为 75~100 mg/m2。减少剂量就有可能降低疗效。另一种常见现象是化疗周期和内分泌治疗时间不够。有时仅给病人化疗 2~3 个周期就停止化疗,也有的病人仅接受 2~3 年的内分泌治疗就停用。

3. 过度治疗

与治疗不足一样,过度治疗也是非常有害的。意大利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2 周期的 CMF 并不优于 6 周期 CMF,但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近年来,基因微阵列的研究结果,既可用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同时,也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

4. 选择药物不当

药物选择不当也是术后辅助化疗经常出现的错误。我们知道,术后辅助治疗不同于晚期患者的治疗,短期看不到疗效,而只能通过随诊观察长期效果。因此,方案的选择只能依据大规模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结果,而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将未经临床试验证实的药物和方案应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国外的乳腺癌临床治疗指南每年或数年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发布治疗指南,以指导乳腺的规范划治疗,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当滞后。

5. 随意更改方案

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毒副反应或者其他原因就随意更改方案,这也是不妥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新的方案是否有效,即使前后两个方案分别都是有效方案,但用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增加疗效,甚至有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先用表阿霉素,再用 CMF 方案显著优于先用 CMF 方案。如果随意更改方案,有时会适得其反。

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目标应该是争取治愈,所以选择方案更要强调遵循指南,规范治疗行为。

编辑: 张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