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PFS与OS Kaplan-Meier曲线
作为一种在研的原创药物,elesclomol可诱导氧化应激的形成,启动癌症细胞中的线粒体凋亡诱导通道,并在肿瘤模型中表现出与紫杉醇的协同效应。Elesclomol联合紫杉醇的临床II期试验已达到了无进展存活时间(PFS)方面的主要终点,在此基础上,美国Beverly Hills癌症中心洛杉矶皮肤癌研究所的Steven J. O’Day博士等人又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III期试验(临床试验编码:NCT00522834),该研究的目的为,评估elesclomol联合紫杉醇较紫杉醇单药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耐受性。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2月11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研究人员对未经化疗的IV期黑色素瘤患者(n = 651)按1:1的比例进行了随机分配,接受每周剂量为80 mg/m2的紫杉醇单剂或与剂量为213 mg/m2 的elesclomol联合治疗,每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每周期治疗时间为3周。并根据之前的系统治疗方式、M1亚类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基线水平值,对患者进行了分层。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
最终该研究未达到PFS相关终点(风险比, 0.89; P = .23)。一项主要针对高LDH值患者的早期整体存活时间数据分析表明,全部死亡病例数目相关指标支持紫杉醇方案,在得到此项结果后,研究不得不终止。另一项前瞻性定义的亚组分析表明,对于基线LDH水平值正常的患者,其中位PFS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
研究人员认为,Elesclomol联合紫杉醇并不能显著改善未经筛选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无进展存活时间。此外,基线LDH水平值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表明,LDH可能为该联合治疗方式的预测因素,这与近期关于elesclomol抗癌活性与细胞代谢状态间关系的发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