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切除后局部复发乳腺癌治疗的进展:哨兵淋巴结手术、甲磺酸艾日布林注射剂(eribulin)、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以及化疗
2012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专题会议(SABCS; 12月4–8日, 2012)上发布了哨兵淋巴结手术、eribulin VS 卡培他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以及化疗在用于疗失败的乳腺癌的研究结果,该研究还涉及到了一种新的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以及化疗对完全切除的局部复发肿瘤的作用。关键发现综述如下,更多细节请浏览SABCS网站。
腋窝淋巴瘤切除手术可规避
既往指南给出这样的建议:对于术前全身治疗前仍显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仍需行腋下淋巴切除术(Axillary Dissection)。旨在比较术前 VS 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的随机试验显示,多达40%的接受术前治疗的患者腋窝淋巴结手术(ALND)时显示腋窝淋巴结阴性。这一发现揭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前接受化疗可使相当比例的患者避免腋窝切除手术。目前,研究者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够明确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手术可以使一部分患者避免ALND手术(摘要S2-1)。
总共有756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其中有637例患者接受了SLN手术和ALND手术。SLN手术正确鉴别出91%的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包括255例阴性淋巴结患者和326例残余淋巴结阳性患者。假阳性率为12.6%,然而,当使用蓝色荧光或放射性示踪剂(radioactive tracer)时,SLN的鉴别成功率是最高的(假阴性率,10.8%)。
更多的信号淋巴结被清除,阳性淋巴结周围手术夹被取代,指示化疗效果的淋巴结病理学证据等现象均显示SLN的鉴别成功率更高。虽然这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仍然预示着经过新辅助治疗,一些特定的淋巴结阳性女性患者可避免ALND手术。
Eribulin VS 卡培他滨用于治疗失败的乳腺癌
任何抗肿瘤药物都遵循着一条金规律,那就是最好是在癌症病情的早期给予治疗。当eribulin被证实为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时,已经明确该药可有效用于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癌症:接受eribulin治疗的患者有显著性生存期获益(2.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在会议上,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由企业赞助的3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该试验比较了1102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经eribulin VS 卡培他滨治疗的效果,受试患者首先接受了3项化疗方案(晚期患者化疗2个方案)。两个治疗组间未见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以及应答率有显著性差异;然而,eribulin可使某些特定亚群患者有更多的治疗学获益(如,三阴、雌激素受体阴性、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然而,eribulin用于早期疾病患者的获益并不比晚期转移性患者多,这个结果令人失望,当然,还需要对特殊亚群患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颇具前景的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药物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通过与特异性周期素蛋白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进展。PD0332991是一种针对CDK 4/6的口服高选择性抑制剂药物,可阻止肿瘤细胞从G1 期到S期的进展。有临床前研究显示ER阳性乳腺癌(鲁米那亚型)对PD0332991特别敏感。一项2期研究(摘要S1-6)中,ER+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来曲唑单一治疗或PD0332991一线治疗。该研究的第一部分仅纳入ER+患者,第二部分又入组了p16和/或CCND1扩增过度(对PD0332991敏感的标志)的ER+患者。试验的第一阶段首先显示PD0332991可显著性改善PFS。目前,第二部分的数据仍然显示可显著改善中位PFS(7.5个月VS 26.1个月),比来曲唑单一治疗改善2倍有余。可控制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研究人员准备开展一项与此类似的随机3期试验。
全身治疗对广泛切除后局部复发的效应
患者先前经过全身性辅助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再行完全切除的时候往往处于两难的临床选择中。医师意识到此类患者全身性复发的风险很高,然而很少有数据支持采用附加的、非内分泌全身性疗治(systemic therapy)。目前,辅助性化学疗法用于局部复发性乳腺癌(CALOR) 的试验提供了一项指南(指南S3-2)。试验中有162例双侧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锁骨上淋巴结或转移性癌症证据缺乏)行完全切除术后随机接受3至6个月化疗或视病情给予内分泌治疗或抗HER2治疗。研究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放疗。大部分患者保留乳房后会发生同侧复发,有三分之一发生胸壁或手术切口处复发。最终发现,有少于10%的抗HER2治疗的患者,多于90%的适应症患者接受了某种形式的内分泌治疗。超过三分之二的化疗患者接受了综合化学疗法。接受附加化疗的患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得到改善(69% vs. 57%, P=0.045) ,特别是ER阴性患者复发率的改善更为惊人(67% vs. 35%, P=0.007)。附加化疗同样改善了总生存期,虽然该研究规模比计划中(初始计划目标,974例)小很多,但不太可能进行更大型的研究。在此种临床情境中,尤其是针对ER阴性复发患者人群,强烈推荐予以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