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为LuminalA、LuminalB、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4个亚型。TNBC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均为阴性,约占乳腺癌的15%左右,具有肿瘤侵袭性强、组织学分级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高等生物学特征。目前学者们又将TNBC分为基底细胞样(basal-like)和非基底细胞样(non basal-like)两个亚型。钙黏蛋白(Cadherin,Cad)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属于钙离子依赖性跨膜糖蛋白,目前已经发现的Cad有几十种,最主要的有上皮型Cad(E-Cad)、神经型Cad(N-Cad)以及胎盘型Cad(P-Cad)3种亚型,分别由CDH1、CDH2和CDH3基因编码而成,表达于不同组织中。Cad在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与细胞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Cad、N-Cad和P-Cad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各不相同,对TNB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E-Cad、N-Cad及P-Cad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致癌机制
E-Cad、N-Cad及P-Cad均为单链糖蛋白,由723~748个氨基酸组成,有40%~60%的同源性,主要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部分所构成。胞外区为含有钙离子结合点的信号肽结构,能与钙离子特异性结合;跨膜区起着膜同定作用,是建立与保持上皮细胞极性和细胞一细胞间黏附的关键;胞质区通过α、β、γ链蛋白与细胞骨架紧密结合。相邻细胞Cad的胞外域可相互结合形成拉链样结构,从而使得细胞黏附在一起,保持细胞的极性及组织结构的完整性。E-Cad表达下调或功能缺陷时,细胞,细胞间和(或)细胞-基质间黏附作用将减弱甚至消失,致使肿瘤细胞呈侵袭性生长,并容易从原发病灶脱落,向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P-Cad的作用机制不相同。例如,在恶性黑色素瘤中,P-Cad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其主要作用足促进细胞间的黏附,抑制肿瘤的浸润生长和远处转移;P-Cad表达降低或缺失会促进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并向远处发生转移。而在乳腺癌中,P-Cad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生长,提高肿瘤的侵袭能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N-Cad是一种非上皮性Cad,一般不表达于上皮组织中。当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导致上皮组织中E-Cad的表达缺失时,N-Cad会在上皮组织中异位表达,出现Cad转换,导致上皮细胞的形态和行为发生改变,促进上皮组织向问质转化,即上皮一间质转换;上皮-间质转换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
2 Cad在TNBC组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 E-Cad与TNBC
在人体正常的乳腺组织中,E-Cad主要表达于腺泡和导管上皮的腔细胞,亦可表达于肌上皮细胞。Rakha等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79例TNBC和754例非TNBC组织中E-Cad的表达,结果发现,E-Cad在TNBC组织和非TNBC组织中表达减少或表达缺失分别为65%和52.5%(χ2=13.4,P=0.001);E-Cad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χ2=6.5,P=0.04)。Sun等的研究也发现E-Cad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非TNBC。Araujo等的实验表明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和(或)缺失与激素受体阴性、细胞周期素D1表达水平下降和细胞角蛋白(CK)5/6、CK17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表达等密切相关,而以上这些正是basal-like乳腺癌的典型特征,Meta分析进一步揭示CDHI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与basal-like乳腺癌显著相关。袁鹏等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TNBC患者手术标本组织中E-Cad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发现E-Cad低表达者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明显降低;E-Cad表达与TNBC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Kashiwagi等通过免疫组化法将574例浸润性乳腺癌分为TNBC与非TNBC两组,分别检测E-Cad表达,结果显示,E-Cad在TNBC组的表达下调明显高于非TNBC组:TNBC组E-Cad阴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短于阳性表达者;经多元逻辑回归分析,TNBC组织中E-Cad表达减少与OS密切相关,提示E-Cad是影响TNBC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随后Tang等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Kashiwagi等的另一项关于190例TNBC患者的实验研究表明,E-Cad在TNBC组织中的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包括年龄、病理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组织学类型以及组织学分级之间无相关性,但是在E-Cad表达阴性且K1-67表达阳性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率增高;无论病理分期为Ⅰ期或是Ⅱ期,E-Cad表达阴性且K1-67表达阳性患者的os比E-Cad阳性且Ki-67阴性患者的OS都要短,经多因素分析,同时检测E-Cad与Ki-67表达在预测TNBC患者预后上比检测其中一种标志物的表达更有价值;在术后辅助化疗组中,E-Cad表达阴性且Ki-67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E-Cad表达阴性或是Ki-67表达阳性患者,而E-Cad表达阴性伴Ki-67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与术后化疗与否不相关,多元逻辑同归分析结果表明,E-Cad阴性伴Ki-67阳性表达可作为影响术后行辅助化疗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Koo等进行一项体外实验,利用三磷酸腺苷化疗反应检测法(ATP-CRA)检测47例TNBC组织标本对多种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多西紫杉醇、阿霉素、表柔比星、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紫杉醇等)的敏感性,发现E-Cad阳性表达组癌细胞死亡率普遍高于阴性表达组,尤其是长春瑞宾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表明E-Cad可以作为预测TNBC对化疗药物敏感度的一个潜在因子。
2.2 P-Cad与TNBC
在成人乳腺组织中,P-Cad多表达于肌上皮细胞。Rakha等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28例TNBC和532例非TNBC组织中P-Cad的表达,结果显示,TNBC组织中P-Cad表达率为93%,非TNBC组织中P-Cad表达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P<0.0001);P-Cad在TNBC组织中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性(χ2=18.6,P<0.001)。P-Cad在TNBC亚型basal-like乳腺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且与BRCA1基因突变密切相关。Paredes等检测7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其中LuminalA型40例、LuminalB型11例、HER过表达型20例、basal-like型8例,分别检测各型乳腺癌组织中P-Cad的表达,结果P-Cad表达率依次为8.1%、9.1%、45%、75%,提示P-Cad是basal-like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Turashvili等对399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中位随访12.5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3710例冰冻标本中P-Cad的表达,结果显示P-Cad在HER-2过表达以及TNBC两组中高度表达;单因素分析P-Cad阳性患者的OS以及疾病特异生存率低,远处与局部无复发期短。Sousa等研究表明P-Cad是basal-like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对这种TNBC亚型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有研究显示P-Cad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种族差异性,Williams等通过组织芯片法检测TNBC组织中多种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发现P-Cad在越南TNBC妇女患者癌组织中并无过表达,而在美国TNBC妇女患者的癌组织中却存在着过表达。
2.3 N-Cad与TNBC
正常情况下,N-Cad在乳腺组织中并不表达;而在TNBC组织中,由于E-Cad表达下调或缺失,N-Cad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即发生Cad转换。Nakagawa等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34例TNBC标本组织中N-Cad的表达,发现N-Cad在伴有淋巴管浸润的TNBC组织中高度表达且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TNBC组织中也有显著表达。
3 结语
由于TNBC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故对内分泌治疗及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均无效,目前针对TNBC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疗效不佳。目前关于Cad与TNB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ad与TNB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与TNBC的预后判断等方面,而在Cad与TNBC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关于Cad与TNBC治疗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尤其是P-Cad在TNBC组织中高度表达,有望成为TNBC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