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都在反复做一件事——整理北京全市的癌症发病数据。
■季加孚的肿瘤登记分析团队不到10人,却做着国外上百人才能做到的事。来自138家医院,超过50多万条患者信息,逐个进行比对分析,找出癌症的新发病例并做出专业的分析。一个简单的新发病例数据,需要全体工作人员10个月以上默默的统计。
■30多年间,癌症一路飙升,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已占据前三甲。1978年,北京城区仅6000多人被诊断为癌症,而到2010年,猛增到3.7万,每天有约104个新癌症患者。而且与激素水平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上升势头尤其迅猛。
■2010年,季加孚和他的团队绘制了“北京市癌症地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危险程度,颜色越深,意味着癌症发病率越高。我们都在走西方的老路,明知道前面有个坑,还非得往里跳,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曾感慨。
北京每年有多少人得癌症?
最新、最准确且最权威的答案是3.7万余人,平均每天约104人,这是2010年的数据。
这一信息来自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以下简称肿瘤防办),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设立于1976年的研究机构,挂靠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不到10个人的团队每天都在干同一件事——搜集全市所有癌症病例,分析病因,寻找规律。当36年的数据呈现在记者眼前时,一部当代都市癌症图谱一览无余。
138家医院,总计50万份病例信息,别看就是这么几个干瘪的数据,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对每个病例的反复分析核对和确认
从197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36个年头。位于北京西三环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不太大的院区里,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几个大字被固定在一栋楼的楼顶上,显得格外醒目。领导班子也规格颇高,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任所长,并且兼任北京市肿瘤防办主任,拥有丰富统计数据经验的王宁任担任副主任,负责肿瘤防办的日常工作。
这是一段奇妙的数据之旅。
北京市户籍患者在全市138家二级以上有肿瘤接诊资质的医院看病或者住院后,医院就会将其个人情况、诊断和治疗等详细信息通过内网上传到北京市卫生局,其中肿瘤患者的信息会被北京市肿瘤防办的工作人员每月定期下载。年均十几万条的数据被对比分析,哪些是以前的旧病例,哪些是新发病例,哪些是外地患者,都会被初步筛查出来。
▲ 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被怀疑是错误或者漏填的数据再返回到医院进一步核查,确定无误。全部核实完毕后,数据下发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方便那里的工作人员进一步随访。每年,北京市疾控中心都会将死亡者的详细信息发给肿瘤防办,经过认真比对,又会确定出哪些人是因为癌症而去世。
最终,“北京市户籍人口癌症新发病例每天达到104人,每4名死者中就有1人因癌症去世”这条新闻便呈现在世人面前。
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则是由肿瘤防办不到10个人来完成。“在国外,如此大规模的数据取样分析往往需要上百人,且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工作还更完善,”王宁不禁感慨。现在,条件已大为改善,60多家医院已率先实行电子化病例,而没有电子病历的医院,工作人员还要推着手推车将堆得比人还高的纸质材料运到办公室仔细翻阅。“10个月默默无闻的工作,最终的结果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数据。但我们的每1例病例,都是去核对过、追访确认过的。”
上世纪70年代,北京市每年被确诊的新发癌症患者总共才6000出头,到2010年,癌症患者每年新发病例已达到3.7万人。
数据被精确统计与分析后,带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对癌症发展如此迅猛的担忧。
对于北京市的癌症发病人数,王宁用“滚雪球”一词来形容。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癌症还是“罕见病”,北京市每年被确诊的新发癌症患者总共才6000出头,而后一路飙升,每年都以4.6%的速度在增长。到2010年,癌症患者新发病例已达3.7万人。
除了发病增速居高不下,北京市民的癌症患病种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监测数据带给我们的另外一个认识。王宁向记者解释,发病类型呈现出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除了男性的肺癌、女性的乳腺癌一直位于发病首位,其他发病最多的癌症,排序几乎调了个头。
1978年的时候,肺癌排在所有癌症的第一位,其次是胃癌、食管癌,这些都是上消化道癌症,被称为“穷人病”。肝癌位居第四位,当时主要由肝炎引起,乳腺癌位居第五位。而直肠癌、大肠癌等这些下消化道癌症甚至不能挤进前五名。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结直肠癌已经上升为第二位,其作为一种“富贵癌”、“生活方式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这样的数据也印证了现实情况,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已经成为我们身边亲朋好友最常见的三种癌症。
而王宁在做2001年到2010年肿瘤发病情况分析时,还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近10年来,与激素水平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发展迅猛。
36年来,乳腺癌始终稳坐女性癌症的头把交椅,即便是到了2010年,也依然保持6.8%的增长速度,且增速比男性肺癌还要快。王宁分析,这可能同现代女性大多晚婚晚育、拒绝母乳喂养、压力大、情绪紧张等有关。
甲状腺癌成发病增速最快的癌症,近10年平均增长率为14.2%。王宁分析,这可能与现在检出技术提升有关。以前要靠手摸,如果太小根本摸不到。现在,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为提高,体检中大多就能查出来。不过,这种癌不可怕,早期发现拥有90%以上的治愈率。季加孚就曾讲过,“如果命运中非要得一种癌症,那就选甲状腺癌吧。”
此外,宫颈癌(10.1%)、前列腺癌(9.2%)这两种癌症近10年的增速都高于平均水平。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癌症变化都在走西方的老路,明明知道前面有个坑,还非得往里跳,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曾感慨
又在重蹈覆辙!
自2008年起,王宁和她的工作团队就在绘制“北京市癌症地图”。根据北京16个区县居民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多少,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危险程度,颜色越深,意味着癌症发病率越高(如上图)。
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癌症变化都在走西方的老路,明明知道前面有个坑,还非得往里跳,季加孚曾感慨。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北京郊区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比城区高很多。
“密云一直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吃农家菜、喝井水,生活节奏也慢。但在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密云胃癌发病率在16个区县中排名靠前,而结直肠癌这个富贵癌在这里相对较少,几乎都分布在城区。” 王宁说。这个现象很像十几年前的城区,先是胃癌高发,接着结直肠癌也跟着上去。
结直肠癌是一种城市病,跟久坐不动,高脂饮食等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现在还没有侵袭到郊区,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郊区的很多农民已经没有了土地,不再耕地种田,体力活比以前少多了。而且,大城市的饮食观念也开始向郊区和农村流行,肉和油吃得越来越多,如果不注意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后的郊区也将重蹈城区的覆辙。
“你看这张癌症图谱,除了海淀区外,其他几个城区的颜色都很深,癌症发病率都比较高,最多达360例/10万以上。”王宁指着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地图跟记者解释。不是说海淀就比其它几个区安全,海淀的高校学生较多,人口趋于年轻,患病风险也低,当然,也不是说住在郊区就一定安全,昌平是郊区,但各种类型癌症总体的发病率不比城区低。对于未来癌症的发展态势,王宁忧心忡忡。癌症是一个战线拉得很长的慢性病,就像竹笋的生长,如果不加以控制,总有一天会迎来“井喷期”。
形势的严峻从领导来访也能看得出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来研究所调研,带来的团队非常庞大,不仅有专业研究人员、政府官员,甚至连财务都带过来了,问我们是否需要经费的支持”,王宁回忆,“领导现在对肿瘤防控形势的严峻性都有很清醒的认识,这或许让老百姓从一个侧面也看到了逆转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