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2-05-28 10:39 来源:丁香园 作者:贾 静等
字体大小
- | +

基底细胞腺瘤是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单形性腺瘤中的一种。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 男,37岁。主诉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5年余,5年前自觉肿物如“黄豆粒”大小,触之较硬,无疼痛。近半年来肿物逐渐长大,伴轻微触痛。病程中无发热、咽痛,不影响咀嚼及进食,患处皮肤无红肿、破溃,无噎感,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右侧腮腺区触及一肿物,质地硬,边界尚清,轻微触痛,无面神经麻痹症状,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侧腮腺内可见一个低回声实质性肿物,大小9.4mm×6.9mm,形态似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尚均匀,后方回声增强;CDFI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图1)。超声提示:右侧腮腺内实质性肿物,良性肿瘤可能性大。患者入院手术治疗,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由小而一致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胞质嗜酸性,边界不明显,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排列成实性、梁状、管状和膜性结构,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分隔,上皮巢的周边呈栅栏样排列。病理诊断为右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图2)。

  
讨论 基底细胞腺瘤属于单形性腺瘤中的一种,于1967年作为一个单独的临床和病理分型由Kleinsasser和Klein首次描述,是涎腺肿瘤中一种极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3%。基底细胞腺瘤发生在腮腺者最常见(约占75%),其次为颌下腺(约5%);男女的发病率之比为1:2;发病高峰年龄为60~70岁。基底细胞腺瘤一般生长缓慢;肉眼所见肿瘤多呈圆形或小结节状,包膜完整,切面均质状;光镜下肿瘤由形态较一致的基底样细胞组成,呈巢状排列,瘤细胞团中央见腺腔结构,外周细胞栅栏状排列,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和基底膜样结构,缺乏多形性腺瘤中的粘液软骨样成分。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表现为腮腺部位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超声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总结本例和其他文献资料,基底细胞腺瘤的声像图特点是形态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部分可见包膜;肿瘤内部呈低回声,一般分布均匀;由于肿瘤透声较好,肿瘤后方常有回声增强;CDFI显示肿瘤内有较丰富的血流,常呈短条状分布。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声像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相似,超声检查时应注意鉴别:多形性腺瘤由上皮组织、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成,由于组织成分多样,虽然肿瘤也表现为低回声,但回声常强弱差异不均匀分布,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强回声斑片或分隔。另外多形性腺瘤有浸润倾向可穿破包膜生长,声像图可见边界不规则.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声像图也表现为低回声肿物,但其回声强度更低,近似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更为明显;另外腺淋巴瘤的血流分布与淋巴结相似呈门样血流,也是其特点。基底细胞腺瘤中有很少一部分(约4%)可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或基底细胞腺囊癌,因此诊断后应手术切除。

编辑: 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