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Press中国专刊:在源头上狙击乳腺癌

2012-01-28 13: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cheff0412
字体大小
- | +

乳腺癌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已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不利影响之一。

中山大学(中国广州)乳腺肿瘤中心教授及纪念医院的副主任宋尔卫说:“在中国,我们看到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3%。这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癌症的最高增幅,”

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每年每10万妇女中就有75个患上乳腺癌。这说明仅仅30年就增加了两到三倍,并正在迅速接近以前只在较为发达国家才会出现的比率。

宋尔卫将此(乳腺癌患病率)增加归因于近几十年来中国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人们都在吃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食物,而且妇女生孩子比以前要晚得多,”他说,“这两个都可能是诱因。”

中国目前通过对女性教育以及广泛使用乳房X光照片等诊断工具的方法,在早期诊断、治疗和乳腺癌预防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与此同时,宋尔卫试图将其研究目标定位在乳腺癌的源头上。2007年,他发现有一种被称为let-7的microRNA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类似干细胞的癌细胞)次级种群的关键性能。这些肿瘤细胞与一般的干细胞相似,有自我更新能力。宋尔卫说:“他们对化疗有抵抗能力,并且可能会导致产生新的肿瘤。”

通过强迫表达let-7,宋尔卫可以控制小鼠体内类似干细胞的乳腺癌细胞。这个发现提供了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即使用拟态microRNA治疗,这可能对其他癌症也适用。

宋尔卫说:“你可以通过操纵他们的microRNA来消灭类似干细胞的癌症细胞。”

表观遗传学可以提供另一个途径去阻止乳腺癌的传播。尚永丰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校长,他发现赖氨酸脱甲基酶1(LSD1)可以抑制乳腺癌转移。LSD1可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并抑制负责细胞增殖的基因的表达。

尚永丰说:“问题可能是LDS1在一些乳腺癌患者体内会变异,并且LSD1本身的抑制功能活性丧失。如果我们可以确定LSD1的正确结构,或许这是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一个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cell.com/spotlightonchina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