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敏教授:努力促进国内原创性研究的开展

2011-11-18 18: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丁香园就第十一届全国乳腺癌会议专访邵志敏教授

丁香园:邵教授,您好,欢迎接受丁香园的专访。本次会议已经是第十一届了,请您谈谈乳腺癌会议的发展趋势。

邵教授:好的。可以说乳腺癌会议从举办第一届开始到现在,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共有专家学者及与会代表1500余人参会。会议发展也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就是越来越注重中国原创性的研究;第二个就是更关注全球乳腺癌的最新进展,把它及时介绍给中国的乳腺科医生;第三个就是这个会议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相关的、不同科室的医生参加,原来乳腺外科医生占的比例很大,现在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诊断科室等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丁香园:本次会议增设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协作组(CBCSG)临床试验汇报专场,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特色。请您谈谈CBCSG的缘起及研究进展概况。

邵教授:原来国内举办乳腺癌会议都是引用国外的研究,国内的原创性研究很少。成立CBCSG主要是想做一些中国原创性的研究,同时提高中国临床研究的水平,推动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规范化,也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乳腺癌治疗方案。记得是在2007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CBCSG筹备会议,确定了初步人员组成和临床研究开展的方向。目前基本上有8个大的临床实验在开展,当然有的研究很成功,有的做得很艰苦。做临床研究要牵涉到很多的因素,像科研经费,人员的选择,科研创新性等方面。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有的研究,像CBCSG 001系列研究,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也组织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像江泽飞教授、徐兵河教授、欧阳涛教授等)来推动原创性临床研究的进展。

丁香园:乳腺外科的治疗模式从“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到“最小有效治疗”,再到对“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认识,中间几经变革。请您谈谈乳腺癌外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

邵教授:好的。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根治性手术趋向于更保守的治疗,保乳手术与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代表。目前保乳手术在欧美国家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但国内开展的比例还很低,但开展的例数逐年上升。保乳手术是今后可手术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2.乳腺癌手术的个体化治疗理念越越来越显著。乳腺外科医生只要会“乳腺改良根治术”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注重改善预后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形体美观与心理健康,也是乳腺外科治疗理念的重要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乳房的修复手术在外科应用得越来越广泛。3.新兴的影像学技术与乳腺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密切。比如说乳腺穿刺活检,从原来的B超穿刺引导、到钼靶再到磁共振定位穿刺。4.乳腺外科医生要有综合化治疗的理念,不但要做好手术,也要懂得如何协调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

丁香园:术前评估对于保乳手术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您谈谈在术前评估方面的经验。

邵教授:术前评估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进行很好地术前评估,局部的复发会很高。一般用B超、钼靶,现在很多患者采用磁共振来进行评估。但有“利”也有“弊”,“利”是评估的非常完整,保乳和局部的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如果过度评估后则有些本可保乳的患者不会再进行保乳了。特别注意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在X线片上显示的钙化灶的直径往往不是特别准确,并且EIC(广泛性导管内癌成分)多为阳性,评估时要注意。术前评估可排除多灶性、多中心起源的乳腺癌和广泛导管内成分的乳腺癌及定位手术范围。

丁香园:关于保乳手术肿瘤的大小,NSABP B-06采取的是≤4cm,而国内报道是≤3cm,请谈谈您的看法。另外对于距乳头<3cm的肿瘤是否适合保乳?

邵教授:这个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外患者乳房比较大,而国内女性乳房较小,因此存在一个比例的问题。一开始复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做保乳的时候是采取的2cm为界,现在保乳的经验越来越多,掌握起保乳适应证来更灵活了。3cm的范围只是一个平均的估算,对搞临床研究有一定作用,临床上应具体患者具体对待。对于距乳头<3cm的肿瘤是否适合保乳,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记得第一次进行指南推荐的时候要求一定是要>3cm,现在不一定了,即使靠近乳晕一点,如果可以切到安全切缘也可以做。

丁香园:CBCSG 001s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多中心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SLNB真正在我国普及路还很长。请您谈谈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广泛应用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邵教授:首先主要还是观念的问题,很多医生认为SLNB有10%的假阴性率,如果真的碰到了可能会有麻烦;其次,SLNB的开展需要有多学科进行配合,比如说如果没有病理科的支持就不能成功开展。多学科团队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再次,要有良好科学的培训机制,从而提高SLNB成功率、降低SLNB假阴性率。国内有的专家建议在采用SLNB替代ALND前应完成40例以上患者的SLNB序贯ALND,这是有道理的。另外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制约因素,像医院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投入、核素示踪剂载体的准入等。总之,SLNB的开展是大势所趋。《201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卫生部医政司的乳腺癌临床路径都把SLNB指南规范放入其中了。

丁香园: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持续时间,请谈谈您的用药经验?

邵教授: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主要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主要是针对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重要疾病、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一般为绝经后ER阳性(特别是高表达)的局晚期或肿瘤较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相对于化疗来说,肯定是一个更长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要4个月以上,如拟采用保乳手术者,治疗效果好的话,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让肿瘤进一步缩小。最长的治疗时间一般不大于12个月。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要有2个月以上的判断时间。

丁香园: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如一线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后仍然进展的患者,二线用药该如何选择?乳腺癌进展已得到控制的乳腺癌患者用药持续时间?

邵教授: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如一线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后仍然进展的患者,目前在国内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还是保留曲妥珠单抗而换用一个其它的化疗药物。国外可以换用拉帕替尼加上卡培他滨,但国内目前拉帕替尼还没有上市。另外,如果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进展的话,二线治疗有效率仅有百分之十几,预后不好。对于乳腺癌进展已得到控制的乳腺癌患者用药持续时间,应该一直用到疾病进展为止,所以说费用会很高。

丁香园:对丁香园乳腺外科会员的寄语?

邵教授:乳腺外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现在乳腺外科医生仅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还需要掌握内科、放疗、病理等相关的知识,要重视综合治疗的作用;当然乳腺外科的基本功不能丢;乳腺癌的基础临床研究进展都非常快,青年医生要注意跟上知识的更新。特别是现在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和媒介,临床医生要注意很好的利用。像丁香园论坛、各大在线数据库、在线图书馆、手机终端等;另外也要重视与同行及其它科室医生的交流。

丁香园:感谢邵教授接受丁香园的专访!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