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德肺癌论坛召开 肺癌突破性新药审批亟需加速

2015-11-17 17: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1 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11 月 13~15 日,第七届中德肺癌论坛(CGLCF)暨第十七届肺癌生物靶向与个体化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上海召开。本次中德肺癌论坛由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费苛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 Christian Manegold 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学系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Snip20151117_2.png
吴一龙教授

Snip20151117_1.png
周彩存教授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发布的《2015 年肺癌情况简报》显示:肺癌是最常见的、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每年 160 万人死于肺癌,已超过因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死亡人数的总和, 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人约 60 万例,超 160 万人死于肺癌。

会上,吴一龙教授指出,「为什么肺癌死亡率高?第一个原因是不能早期发现。第二个原因是肺癌需要精准的治疗,把病人找出来,给病人合适的治疗很重要,如果有合适的药物,那效果会好很多,肺癌的精准治疗将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在肺癌精准治疗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病人就是有 EGFR 基因突变的病人,全球 EGFR 有突变的肺癌一半在中国,也就是说这个靶点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尤为重要的。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之后,就要设法做靶向治疗。」

肺癌不一定是致命的,新的突破性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存活率。对于已确诊的肺癌病人,根据其肿瘤的具体特征而选择适当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

靶向药物细分化,治疗更精准

随着肺癌驱动基因的发现和靶向药物的研究日趋深入,针对特定基因型的突破性靶向治疗药物被研发成功。

在 The Lancet Oncology 杂志上发表的阿法替尼两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存在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标准化疗方案相比,阿法替尼一线治疗可使患者生命延长一年以上,使该基因类型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 41% 。

周彩存教授介绍:「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多,占到肺癌总发病人数的 85% ,在这些患者中,EGFR 外显子 19 缺失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阿法替尼是首次作为一线治疗,被证实可为 EGFR 突变外显子 Del19 缺失的患者带来总体生存受益的靶向治疗药物。阿法替尼会与 EGFR 受体不可逆结合,永久关闭癌细胞赖以生存的信号传导通道,使癌细胞不能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肺癌的精准治疗已成为主要手段,根据患者特定基因型选择靶向治疗药物,将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今年 8 月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发布了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Stage IV NSCLC)系统治疗的指南更新,强调对存在 EGFR- 敏感型基因突变患者,推荐使用阿法替尼等突破性新药作为一线治疗 。

有的放矢:先做基因检测,再开始用药

在开始药物治疗前,对肺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发现不同的基因突变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实现「一对一」精准医疗。研究显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不加筛选而使用靶向治疗,有效率仅为 30%,如果通过 EGFR 基因检测结果来筛选患者,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将提高到 70% 以上 。

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肺癌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基础,目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临床肿瘤协会年会(ESM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权威机构均建议通过 EGFR 基因突变检测来确定肺癌患者适合的治疗药物。

中国指南也推荐:所有诊断为肺腺癌和含有腺癌成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要进行 EGFR 基因检测,以明确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 ,「先检测,后治疗」已经成为肺癌临床诊疗规范。

周彩存教授指出:「在我国,部分医生对基因检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加上患者和家属不了解基因检测的作用,肺癌患者基因检测的比率偏低,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医生和患者对基因检测的接受程度,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新药审批提速,患者有望提前获得「救命药」

如今,肺癌患者的用药矛盾已从过去的没有药变为能不能及时用上药,面对我国新药上市晚、时间长的现状。

今年 11 月 11 日发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明确指出:加快审批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对于使用先进技术、创新治疗手段、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临床急需用药注册申请,实行单独排队,加快审评审批。

在此政策指导下,我国对于突破性新药的审批进程正在加快。 吴一龙教授介绍:「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人约 60 万,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可以用新型靶向药物延长生命的有约 10 万人,这些人对新型靶向药物的需求量非常大 。目前,一小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为了得到「救命药」通常会到香港、台湾等地购买阿法替尼等新药。」

吴一龙教授强调:「我们希望对突破性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缩短审批流程,加快上市进程,让患者尽可能早一天用上救命药,争取更多时间去完成他们的心愿。」

编辑: 张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