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叶伟民教授团队在 BMJ 发表了一项来自瑞典人群的观察性队列研究,其研究结果提示胃癌前病变是罹患胃癌的高危因素,且患癌风险随着胃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急剧增加,这一发现肯定了 Correa 级联反应的正确性,也强调了对这类患者进行监测的重要性。
Correa 级联反应是目前广泛被接受的胃癌发病模式,认为胃癌是正常胃粘膜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诱发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即从正常粘膜通过微小粘膜改变、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发展为非典型增生的过程。
该研究显示在低风险西方人群中 Correa 级联反应每个阶段都预示着罹患胃癌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肠粘膜有微小改变的患者在之后 20 年罹患胃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 1.8 倍,而肠粘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风险几乎达到健康人群的 11 倍。
为了解胃癌前病变患者罹患胃癌的风险,研究者收集了 1979 年至 2011 年间瑞典 405211 例接受胃活检患者的数据,开展人群队列研究。排除最初 2 年确诊为胃癌的随访数据,研究组共确认 1599 例胃癌患者,平均随访期接近 10 年。
研究者计算了胃癌在各组癌前病变患者中的粗发生率,正常粘膜组 20 x 10−5,微小粘膜改变组 42 x 10−5,胃炎组 59 x 10−5,萎缩性胃炎组 100 x 10−5,肠上皮化生组 129 x 10−5,非典型增生组 263 x 10−5。以瑞典普通人群作为标准组,上述各组的胃癌标化发生率分别为 1.0、1.5、1.8、2.8、3.4、6.5。
换言之,各组人群 20 年内罹患胃癌的风险分别为:正常粘膜组 1/256,胃炎组 1/85,萎缩性胃炎组 1/50,肠上皮化生组 1/39,非典型增生组 1/19。
Cox 回归分析显示,罹患胃癌的风险随着 Correa 级联反应进展而增加,与正常粘膜组相比,风险比从微小粘膜改变组的 1.8 到非典型增生组的 10.9。
该研究虽然只是描述胃癌前病变患者所面临的罹患胃癌风险的「第一步」,但是肯定了 Correa 级联反应的正确性。尽管制定监测策略还需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在内的更多工作,但要严密随访胃部严重病变患者的重要性。
目前的问题在于需要更多的风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更深入的分层。除了传统的家族史、吸烟史或类似因素,目前最重要的两种风险标志物是利用基因组分析判断患者所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亚型以及肿瘤突变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