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潘勤 李靖 金红 姜支农 金梅 王娴 潘宏铭
目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对CML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为了进一步阐明CML的发病机制、寻找CML的新治疗靶点,有必要建立CML动物模型。
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技术包装P210 BCR/ABL病毒颗粒,用获得的高滴度的病毒颗粒感染经5-FU处理过的供体BALB/C小鼠骨髓细胞,将感染后的供体小鼠骨髓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给经致死剂量X光照射的受体BALB/C小鼠。移植后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监测小鼠外周血GFP%、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对发病小鼠及对照组小鼠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流式细胞学分析骨髓细胞、脾脏细胞的细胞表面抗原如Mac-1、Gr-1、c-Kit、Sca-1等的表达;行小鼠骨髓、脾脏及肝脏病理学检查。
结果:实验组(BCR/ABL组)8只小鼠,对照组(MIGR1组)6只小鼠,移植2周后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GFP%均达50-70%,提示移植成功。小鼠移植后观察180天,BCR/ABL组小鼠于19-25天发病死亡,中位OS 22天,Migr1组小鼠无发病,中位OS 180天。两组小鼠O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BCR/ABL组小鼠发病后表现为活动明显减少,反应差,缩成一团,发抖,脱毛等;MIRG1组小鼠从移植2周后至观察结束,一般状况较好。BCR/ABL组小鼠发病时外周血WBC 92-254×103/ml,MIRG1组WBC 7-10×103/ml,两组小鼠W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BCR/ABL组小鼠发病时外周血涂片见大量成熟粒细胞,骨髓片见粒系增生明显,多为中晚幼粒细胞及成熟粒细胞;肝脾明显肿大,病理学检查见肝脾正常结构明显破坏,可见大量粒细胞浸润;骨髓细胞、脾脏细胞流式细胞学分型示发病小鼠GFP阳性细胞的Mac1、Gr1表达较高,证实其为髓系来源。类似于人CML样病变。而MIRG1组小鼠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肝脾大小及病理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我们应用逆转录病毒技术联合骨髓移植成功建立了类人CML小鼠模型。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慢粒发病机制、疾病演进以及筛选新的治疗药物和研究其它致癌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平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