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7月10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男性患者,在2年的时间里每日补充含有大豆蛋白分离物的饮料粉状冲剂与补充安慰剂相比,前者并未减少或延迟前列腺癌生化性复发的发生。
文章的背景信息显示,“在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诊断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及第二常见的男性癌症死亡原因,但它在亚洲国家的出现频率却低得多。观察性研究显示,前列腺癌风险与大豆及大豆食品的摄入呈负相关,而这也许能解释这种地理差异,因为在美国的大豆进消费低而在亚洲国家则很高。”
“虽然大豆可抑制前列腺癌发展的观点被不断提出,但它始终未作为研究终点而获得随机性研究的检验。有相当一部分(48%--55%)前列腺癌患者日常补充大豆制品,其具体比例未明。然而没有证据显示大豆补充剂对于患者有任何前列腺癌相关的获益。大豆含有几种在实验室研究中表现出抗癌活性的成分,如大豆异黄酮。”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Maarten C. Bosland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针对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有复发高风险的男性患者人群,检验其每日进食某种基于大豆蛋白的补充剂是否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复发率或延迟其复发。这一随机试验是在1997年7月至2010年5月间在美国的7个医疗中心内开展的,试验共纳入177名男性。补充剂干预在手术后4个月内开始并持续每日服用长达2年时间;在第一年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间隔为每2个月,此后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分别接受每日服用含有20克以大豆蛋白分离物的饮料粉(n=87)或含有酪酸钙的安慰剂饮料粉(n=90)。
因为按计划进行的中期分析显示缺乏治疗效果,该试验被提前终止;该中期分析包括了81位可供评估的干预组参与者及78名安慰剂组的参与者。总体而言,有28.3%的参与者在进入该试验后2年内出现了生化性复发(定义为出现PSA浓度≥0.07 ng/mL)。在干预组参与者中有22人(27.2%)出现了得到确认的生化性复发,而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中有23人(29.5%)出现了复发。文章的作者写道:“在出现复发的参与者中,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中值]在干预组中(31.5周)似乎要比在安慰剂组中(44周)稍短些,但这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参与者的依从性大于90%。2组发生的不良事件无组间差异。
研究人员写道:“本研究的结果为人们提供了又一个典范,即观察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显示的预防性制剂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需要经过随机性临床试验予以确认。这些结果不仅与摄食大豆与前列腺癌风险的流行病学证据不符,而且它们也与前列腺肿瘤相关动物模型试验的结果也不一致,其结果同样提示复发风险会下降。”
“这些结果自相矛盾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大豆接触通常出现在研究参与者或动物寿命中的大多数时间或全部时间中;在这类研究中没有报告指出大豆接触是在生命的较晚时期开始的。因此可以想得到,在生命早期就开始进食大豆时,大豆具有抗前列腺癌的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不会出现在生命的晚期或当前列腺癌已经存在的时候。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鉴于在中年男性中前列腺癌较高的未检出率,那么在生命的较晚时期开始用大豆对前列腺癌进行防癌治疗就不太可能有效。”
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Carolinas医疗保健系统的Derek Raghavan博士与该研究项目无关,他指出,除了结论的可推广性之外,该研究还有其他一些缺陷。Raghavan说,该研究的设计和执行都乏善可陈,没有任何新意,实在令人失望。
研究中一半患者食用看起来毫无特点的大豆产品,而另一半食用了酪蛋白酸钙产品。后者在其他情况下是作为食谱中的能量来源。研究需要的是一种安慰剂,但实际上它提供了一种供能机制。他还认为,研究纳入了不同风险水平的患者,共持续了13年,虽然筛选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但入选的数量仍然很小。Raghavan说,很难说是否这些混杂因素会使整个研究变得空洞无物。
研究者在文章的概述部分中说,亚洲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低于欧洲人群,这使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并关注饮食因素对发病风险可能的影响。由于亚洲人食用豆制品的量较大,一些研究者推测大豆摄入可能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然而,还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作者还认为,大部分通过PSA检测确诊的前列腺癌是惰性肿瘤,很少致命。集中关注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干预措施,最有可能降低前列腺癌肿瘤相关病死率。先前的数项研究审查了各种不同的人群中,大豆蛋白对PSA水平的而影响,这些人群包括:健康男性,纳入疑似惰性前列腺癌监测的患者、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新生物患者以及未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的结论混合而且不一致。
编者注:本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部分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