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沛宏教授:肝癌的微创介入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2015-10-21 12: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40356-吴沛宏教授微访谈banner制作-680-300.jpg

微创介入与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立足于肝癌的生物学特征,结合了病灶水平的局部治疗(手术、消融)、器官水平的区域治疗(TACE 等)及系统水平的全身治疗(生物免疫、分子靶向、抗病毒、中医中药等)。该模式应用微创介入手段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精准分期与治疗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保护和改善生活质量,是建设性的肿瘤治疗模式的精华体现。然而,微创介入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实施必须克服大科沙文主义或学科沙文主义。

丁香园肿瘤频道特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沛宏教授和大家谈一谈「肝癌的微创介入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欢迎大家踊跃提问(点我提问)。

吴沛宏教授,1982 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主任,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亚太影像导引肿瘤微创治疗学会主席、常务理事;亚洲肿瘤消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肝癌微创与综合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微创与生物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乳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广州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细胞治疗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放射学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癌症》等多个杂志编委,常务编委。

吴沛宏教授首先提出肿瘤建设性治疗模式,即在有效灭活肿瘤在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在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首创肝癌的微创介入联合免疫细胞生物治疗新模式(即 TACE 序贯联合消融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明显提高了肝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对乳腺癌主张人性化建设性治疗,是乳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创始人之一,取得显著效果。带头开展了多种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治疗、氩氦冷冻消融、HIFU(高强度聚集超声);放射性粒子置入、栓塞化疗、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置入等;所带领的微创介入团队在肝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肾癌、鼻咽癌、宫肌瘤、甲状腺瘤等微创综合治疗方面,疗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吴沛宏教授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主持多项省、国家级科研课题。作为大会主席主办了 10 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大会,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 SCI 论文 40 余篇。主编《肝癌的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学》、《肿瘤介入诊疗学》、《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的应用原理与实践》等学术专著 8 部。

还等什么,快去提问吧:肝癌的微创介入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编辑: 张开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