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第50届年会

ASCO每日新闻:Myc、RAF通路与自噬-通路靶点学习与探讨

作者:木木_小新    2014-06-01
字体大小:

本文是芝加哥时间5月30日ASCO Daily News重点内容,我们陆续编译如下。

在过去几十年里,信号通路和靶向基因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它的复杂性。5月30日教育环节“从信号通路到治疗:什么是靶点?”将为我们介绍一些已知和新的有前景的治疗靶点,以及相关治疗带来的挑战和收益。

本环节时间:当地时间5月30下午4:30-5:45

教育环节主席、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博士Andrei Goga认为,这些具有前景的癌症治疗通路和靶点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并可对通路下游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抑制RAF通路在癌症治疗,尤其是黑色素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一个特定的抑制剂能够通过几种不同的机制产生抑制作用,抑制RAF通路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其下游通路的突变。本环节中,加利福尼亚大学 Roger Lo博士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而Goga博士则将与大家讨论最“常规”的Myc致癌基因。Dr. Goga称,Myc基因是一个很重要的靶点,但是很遗憾,既不能使它变为正常基因,也无法成为药物治疗的候选,因为对该基因的抑制将直接影响到很多其他生理过程,它控制着其他上百个基因的表达。

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Myc基因可被抑制或过表达,例如诱发的三阴乳腺癌以及一些侵袭性肝癌和肺癌等。该基因的表达与许多疾病的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

如果以Myc基因为治疗靶点不可行,选择其下游基因或许更加行之有效。这就是所谓的“合成致死性”。一些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并不会造成细胞死亡,但如果这些突变能够诱导或与其他特殊基因突变相结合,可能就会产生致死性后果。

除了RAF通路和Myc基因,自噬作用也使得癌症通路变得更为复杂。

加利福尼亚大学Jayanta Debnath博士认为,在某种情况下,癌症细胞会加速自噬过程。因此以自噬过程为治疗靶点,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应该会大于其他正常细胞。主要是针对溶酶体使用抗疟药,如氯喹或羟氯喹等。

研究表明,上述药物能够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抑制磷酸戊糖途径(PPP)。当PPP途径和自噬作用同时被抑制,肿瘤细胞两个关键的“供应链”即被切断。已证实抗疟药能够上调P53基因的表达,继而抑制PPP通路。

但实际上很多癌症细胞中的P53基因已经发生突变或缺失。因此这意味着这种由P53基因上调引起的抑制作用其实并不会出现。Dr. Debnath将在本环节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自噬靶点的最新研究结果。

这些有治疗前景的通路和靶点可出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由于它们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不同,因而而难以成为治疗靶点。这些创新性的研究则可能将不断深化人们对复杂通路的认识,而使其转化成为更有意义的治疗靶点。

编辑: laoxia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