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第50届年会

ASCO2014:胰腺癌50周年进展回顾

作者:shumufeng    2014-05-12
字体大小:

在1964年,对于胰腺癌我们还所知甚少,我们还未阐明它的病因,也不能对胰腺进行清晰的成像,当发现时几乎都已是晚期疾病。早期诊断的机会极其稀少,Whipple手术是当时唯一的治疗手段,在那个时代它称得上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并且很少能够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今天,尽管胰腺癌仍不失是一种凶险的疾病,仍然是美国四大癌症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但已出现明显的疗效小幅度的改善。借助于更精密的成像技术,临床医生能够观察胰腺,得益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经十二指肠穿刺活检等技术的进步,早期诊断也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手术技术和术后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集中转诊到大型医疗中心,促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诸如黄疸、疼痛、体重下降、厌食和高凝状态等一系列问题也能够及早治疗。侵袭性症状的处理和腔内支架的合理使用(解除胆道梗阻或胃出口梗阻)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表1. 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小幅增涨至6%

胰腺癌的标志性特征是致密纤维组织包裹肿瘤,这一特征阻碍了肿瘤组织的获得,并成为胰腺癌分子基础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知道90%以上的癌症中可见RAS突变,但是迄今还没有甄别出其他主要的分子驱动基因。CA19-9是公认的胰腺癌血清标志物,在监测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最近,试验中出现了模拟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它的出现可促进关于胰腺癌发生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胰腺癌的发生与肥胖有关,近期又发现它与II型糖尿病和吸烟的有关。在胰腺癌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家庭中进行的研究发现,此类家庭中黑斑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BRCA1和(特别是)BRCA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也更高。基因测序研究揭露了胰腺癌易感基因,但是这些发现并未改变临床实践,还未确定在哪些个体中进行集中筛查可以获益。

1985年(在这一年中胃肠肿瘤研究组认定氟尿嘧啶放化疗为标准辅助化疗方案)至1997年间(这一年生存期的延长和临床症状的控制优势促使FDA批准吉西他滨用于临床),治疗鲜见进展令人黯然神伤。在随后的几年中,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辅助治疗有效,然而放疗在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受到质疑。

值得指出的是,今天同步辅助化疗研究显示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0—24个月,这一结果与胃肠肿瘤研究组1985年的报道没有太大差异。鉴于分期技术的改善,这一发现提示,目前治疗技术的改善非常有限,还不足以对该病的自然史产出明显的影响。


表4. 过去50年里胰腺癌领域的主要发现和进展

在1997年到2011年间,虽然做出许多尝试将吉西他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但是晚期胰腺癌的治疗还是没有取得明显进展。然而2011年FOLFIRINOX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引入后才改变了这一趋势。与吉西他滨相比,FOLFIRINOX方案的应用使缓解率提高了3倍多,并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5个月延长至超过11个月,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的应用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从5个月延长至8.5个月。我们尚不清楚是否其中一种化疗方案优于另一种,是否这两种辅助治疗方案都有效。但是这两种方案都有希望在未来5年内出现远远超过之前50年的进展速度。

编辑: 栋梁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