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的Best of ASCO会议上,国内专家摘取今年ASCO年会上血液系统肿瘤中最亮点的三个研究并与大家进行分享,马军教授也对血液系统肿瘤研究新进展进行了评述,丁香园就此现场采访了马军教授。
丁香园: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取得较大进步,那么相对于实体肿瘤来说,为什么其在血液肿瘤目前显示了更好的疗效?
马军教授:因为靶向治疗策略的应用最先从血液病开始的,先从白血病的诱导分化,然后依玛替尼、格列卫等药物的使用都是从白血病开始并且已经有20-30年历史。
为什么血液肿瘤相对于实体肿瘤来讲,在研究方面进展相对较快?这是由于学界对血液病的研究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而对于实体肿瘤只有100年的研究历史;另外一点,由于血液或骨髓相对于实体肿瘤较容易从体内获得,对于血液细胞或者骨髓细胞的异常研究的较为透彻。所以血液病的研究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对于免疫治疗,目前非化疗的免疫治疗进展非常快,如今天我所讲述的双单抗,各种通路等方面。为什么免疫治疗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进展快?主要在于这种治疗方法是可以预测的,可以做到在体外实验及体内治疗的结果接近一致。在血液循环中可以检测其周围细胞,提取其marker,提取其标记。
而实体肿瘤的研究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困难,比如说肺癌,要想将瘤组织取出进行体外实验是比较困难的。而血液肿瘤可以将瘤细胞提取出来进行体外研究,,所以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一般滞后于血液病的研究。将来的免疫治疗方案中,非化疗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是将来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甚至可能代替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条件下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方向,它可能超过基因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基因治疗风险高,副作用大,费用昂贵。而且免疫治疗属于个体化治疗,比如将自身的淋巴瘤细胞提取出来,并摧毁其免疫机构,用双单抗来做免疫治疗。但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是这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太大,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多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细胞因子综合症。因为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时,很多并发症如感染等都会出现。
所以现在正在研究第四代治疗方案,现在使用的是第三代加双单抗加灭活的慢病毒或艾滋病的灭活病毒做载体的方法进行治疗。第四代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加入一种自杀机制,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可以通过自杀机制来中和这些抗体从而使病人度过危险期。所以将来的免疫治疗或者是免疫化疗又或者免疫生物性治疗可能是肿瘤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丁香园:目前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在淋巴瘤的治疗当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
马军教授:是的,血液病肿瘤发生的三个因素包括种子学说,肥料学说及土壤学说。种子即指干细胞,但目前对于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较初级的程度;再一个肥料学说即指各种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第三个土壤学说便是指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在血液病中非常重要。
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除了在干细胞及细胞通路发生异常之外,在微环境下,为什么其肿瘤细胞或者淋巴瘤细胞可以归巢,并在生发中心可以无限增殖呢?这其中便有一个微环境的刺激学说,在微环境中血管增生活跃,可以支持瘤细胞生长,并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所以肿瘤微环境对于淋巴瘤是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丁香园:你也讲到关于淋巴瘤尤其是急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相对较多,那么目前临床医生在面对这类疾病时,还有哪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呢?
马军教授:现在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的治疗药物引进困难及新的治疗方法难以开展,我国在这些方面落后国外有5年甚至10年时间。所以,尽管国外已经研究出很多药物如各种靶向治疗的药物,针对各种信号通路的药物,以微环境为靶点的药物以及免疫治疗方案等等,但这类研究在国内很难开展。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便是如何将国外的新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尽快的引进到国内,让国内血液病的研究得到进步,中国的病人在临场实验的人性化方面得到帮助;
第二点是虽然中国医生的学术交流机会很多,但是在研究各个研究机构在研究顶级的治疗药物如微环境靶向药物,通路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外。
尽管我们在临床方面很先进,但是在基础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时仍有很大的困难。这说明我国在肿瘤基础研究方面包括微环境、通路及干细胞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外。尽管目前我们临床的临床水平跟国外相当,但是如果基础发展不好,那么临床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应该更好的将临床和基础结合起来。这也要求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跟临床研究完全脱节的体制亟需改变。
这点我们应当向国外借鉴,在美国的肿瘤研究中,基础和临床结合的非常紧密,临床医生有可能是非常顶级的基础研究教授,而做基础研究的教授也可能兼任临床医生。所以,中国应该向国外学习,基础临床相互结合,临床医生要做一定的基础研究,而基础医生要了解临床,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肿瘤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