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可能获得厄洛替尼应答的肺癌患者的非侵入性方法

2011-08-15 00:00 来源:爱唯医学网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在第14届世界肺癌大会(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上,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的Idris Bahce博士报告称,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方法可以识别肺部肿瘤是否携带有EGFR突变,从而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能获得厄洛替尼应答。

目前,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特罗凯)被认为是携带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为了识别出哪些患者携带有这种突变,如今必须对肿瘤组织进行检测,这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而且要获取足够的肿瘤组织样本并不容易。

这种新方法采用放射性标记示踪剂[11C]厄洛替尼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检测。研究者共纳入了10例NSCLC 患者,肿瘤组织的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中5例存在EGFR激活突变,另外5例则存在野生型EGFR。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小剂量CT扫描,之后又接受了10分钟放射性标记水动态PET扫描以检查肿瘤的灌注情况。然后进行1小时放射性标记厄洛替尼动态PET扫描,并根据扫描数据分析肿瘤对示踪剂的吸收程度。

结果显示,在携带有EGFR突变的患者中,放射性标记厄洛替尼的吸收率显著高于没有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水扫描表明这一差异并非肿瘤的灌注程度不同所致。此外,示踪剂的吸收率高与后续厄洛替尼治疗获得肿瘤应答相关,只有高吸收率的肿瘤才能获得治疗应答。

Bahce博士指出:“我们发现在携带有EGFR激活突变的患者中,示踪剂的吸收率较高,相比没有携带这种突变的患者对厄洛替尼治疗也更加敏感。这种新的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预测指标,有助于识别哪些NSCLC患者能从EGFR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会上,点评专家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肿瘤学教授Luis Paz-Ares博士对研究者的这项创新表示称赞,他指出:“鉴于我们往往不能获取足够的组织用于检测,而厄洛替尼对于携带有EGFR突变的患者又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所以这种新的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不过,“这只是一项概念验证研究”,这项技术还有待完善,还需要在更多的患者中开展试验以计算阴性和阳性预测值。

Paz-Ares博士提到,该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研究所采用的放射性标记示踪剂[11C]厄洛替尼的半衰期较短,因此必须在同一家医疗中心制作并使用。Bahce博士回答道:“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我们中心有回旋加速器,所以我们可以做到。”这种做法用于研究是可以的,但对于临床实践则不现实。另一个局限性是该研究以分析EGFR突变外显子19为主,因此还必须针对其他已知的EGFR突变(比如外显子21)进行检测,以确定这种技术是否对于其他突变也有用。

Bahce博士和Paz-Ares博士均声明无相关经济利益冲突。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