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上皮癌的有效辅助治疗数据来自未完成的临床试验,由于增长率太慢,对是否获益不能得出明确结论,但试验中显示的治疗潜在活性作用非常有前景,鼓励研究者进一步评估这种治疗。
美国的Radtke和Gao医生在Lancet Oncol杂志上发文就Sternberg和其同事报告的EORTC 30994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评论。该试验中比较膀胱上皮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立即或延迟顺铂联合化疗的作用,主要终点OS二组没有显著差别,立即化疗组不增加5年DFS。
有人致疑这项研究的可行性,因为采用甲氨喋呤+长春碱+阿霉素+顺铂(MVAC)新辅助化疗已经证实是肌肉侵犯膀胱癌的标准治疗。尽管推荐始于10年前,但新辅助治疗少有应用。
典型的上皮癌人群是老年和身体虚弱病人,顺铂为基础的方案毒性使得大部分病人都不能接受这种化疗。所以辅助治疗推荐仍保持可行性,直到新的非毒性治愈治疗出现,或病人真正从这种毒性很大的方案中获益得到准确评估。
努力改善尿道上皮癌化疗要回溯到1980,同单纯手术相比,辅助性CISCA(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治愈了很大一部分膀胱癌。随后MVAC方案很快出现,大量证据支持它用于T3b或手术时分期更差的病人,但由于设计瑕疵和病人数量不足使得病人生存获益无法明确证实。
其它试验中如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也局限于此。其它尿道上皮癌化疗包含有更高剂量的异环磷酰胺,但不能超越MVAC。即使高剂量MVAC,也就是每二周一次,也不能改善生存,但在减少毒性方面支持这样应用。一个可能的例外是辅助性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能改善生存,这项试验的最终结果可能会有明确的结论。
Sternberg和其同事的研究显示辅助化疗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疾病有益。但试验中大部分病人都没有接受充足淋巴结切除,所以结果应小心解释。另一个结论是没有充足接受淋巴结切除的病人更有可能从辅助治疗获益。这种病人如果检测更多的淋巴结就可能淋巴结阳性,因此需更多研究证实。
由于这个试验不算成功,大多数膀胱癌辅助化疗的试验也是如此,似乎不应再采用同一种框架去设计新的辅助治疗试验,似乎不会对尿道上皮癌治疗产生革命性的飞跃。
肿瘤特征可采用基因表达、测序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以获得对癌症生物学的更多认识,也可能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治疗方法进展。几个小组已报道尿道上皮癌的几种不同亚型,这些肿瘤模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导管乳癌。早期数据暗示这些亚型有助于治疗的选择。
这个试验使我们朝向有效辅助治疗更进一步,如果试验中将临床结果与组织学结果联系起来将会更有说服力。未来临床试验应重点在获得肿瘤分子信息以加速改善尿道上皮癌的辅助治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膀胱癌相关文章
癌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