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何建行教授
丁香园通讯员:何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何健行教授:你好!丁香园的朋友们好!
丁香园通讯员:作为大会主席,您对本次会议做何评价?
何建行教授:本次会议的实用性很强,因为我们提倡学术上的百花齐放,所以邀请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来现场交流。虽然胸外科微创手术之前也有一些争议,但是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规范。正因为胸腔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我们希望进行更大范围的学术讨论。这次安排的6台手术都是亚太地区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专家亲自表演,让大家有更多欣赏和交流的机会。
丁香园通讯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大汇演”,广医附一医院的胸腔镜手术开展情况如何?
何建行教授:我们去年一共做了1200台手术,其中大约有1100台是胸腔镜手术。今年预计有1500台手术,其中胸腔镜手术大约是1200台左右。总的来说,微创手术大概占了93~95%,全胸腔镜的手术大约有50~60%,腔镜加上小切口的手术大约有30%左右。
丁香园通讯员:如此看来,广医在微创胸外科手术方面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何建行教授:是的,而且我们医院的微创手术不仅仅是年轻医生在做,那些高年资的老医生其实也都在开展。
何健行:从我个人观点认为来说,我一直认为医生的技术必须更全面。就拿现代外科医生必须具备切除、重建、器官保护、美容等技术一样,单单一个切除的技术你就得同时掌握全切、大切和微创手术几种技术。如果你只会大切除或者微创手术,一旦病人来了,你就不能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我认为只有经过了全面训练、掌握了各种手术技术的医生才能根据病人情况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利益。
丁香园通讯员:但是我们也知道目前业内对于胸腔镜切除肺叶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手术指征、术后评估等方面。您如何看待这些不同意见?
何建行教授:目前来看,手术指征方面的争议有一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也会不断更新,现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以后都可能实现,就像我们回头看十五年前胸腔镜首次应用于肺叶切除时也有很多质疑,到现在看都很平常了。
丁香园通讯员:您主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争议?
何建行教授:可以这么说吧。就像香港严秉泉教授在本次会议报告中提到的,手术指征可以算是一种标准,但是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能用标准来限制所有的事情。另外,如何看待标准和科学先进性的问题。一个新科学、新技术刚刚出来的时候不可能成为标准,标准的制定总是落后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何建行教授: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科学先进性和标准之间进行取舍,有时候我们需要按照标准去做,这种情况大多是技术应用的时候。但是对于一些我领先的学者,他们必须从事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和试用,也就是高于现有标准,这样才能推动标准的不断提高。
丁香园通讯员:目前对于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叶的治疗标准是什么?
何健行教授:现在看来,IA期、IIA期的肺癌都是能够用微创手术来治疗,而III期肺癌的治疗方案还有争议。但是我觉得这里的争议其实还在于你的手术技术是否娴熟,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台湾的刘家全医生在一些“淋巴结侵犯很厉害的肺癌”患者上仍然采用了VATS技术,淋巴清除的很干净;所以我觉得能不能做主要还在于你的技术水平是否真正达标,而不是用一个标准来套、来限制技术的发展。
丁香园通讯员:所以说这些争议主要还是在于技术层面的讨论,而不是原则问题。
何建行教授:是的,我认为现在的这些争论主要来自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如果只能做大切口的医生一般都觉得微创不安全,而做微创的就会觉得大切口不好,但是如果我们同时很好地掌握了这两种手术技术,才有可能比较公正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做出中肯的评价。所以我们要看这些争议是来自于哪些地方,有区别的对待。
丁香园通讯员: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胸腔镜技术在一线城市应用较多,而在二三线城市应用较少,是不是因为耗材和设备的问题?
何建行教授:我想这个应该不是问题所在。就像301医院初向阳教授所做的手术样式一样,胸腔镜技术不用耗材也能做。而且我认为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很有前景的,因为人都会追求好的生活质量,都喜欢有新技术帮助自己重获健康,所以有了新技术之后为什么不能用呢?
何健行教授:所以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推广,我想关键在于胸腔镜技术是否被基层医生真正掌握。
丁香园通讯员: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谢谢!
何建行教授:也感谢丁香园对于本次大会的支持!
何建行教授给丁香园十周年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