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第13届药物化学年会见闻

2006-02-11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creativepharm
字体大小
- | +

晩夏初秋,正是英格兰最美的季节。 由皇家化学会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第13届药物化学年会从9月4日到9月7日在剑桥大学召开。 由于这个年会实际上每两年才召开一次,而两年前我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参会,所以这次我几个月前就打定主意要去看看。现在看来,会议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想借我在这个论坛的第50帖和同道分享一些见闻。

由于会议是由皇家化学会和化学工业协会两家发起,参会者也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两个领域。但从新药开发的角度来看,两个领域的界限已经模糊。 许多制药公司的研发负责人也同时在学校开讲座授课;另一方面大学的教授在新药开发领域取得成就的也受到资金市场的垂青,进一步走上商业化开发。我观察参会的3百多人里来自制药公司和大学研究所的人员比例大概有4:1。 世界主要的制药公司几乎都派人参加了会议,Pfizer, GSK, Merck, AstraZeneca, Novartis, Abbott, Eli lilly 等公司的都派出很多研发人员参会。我听GSK的人说他们因为人多名额少,不得不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能参会。从地理分布上看,人员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亚洲有两个***人和一个韩国人,很遗憾没有能看到从国内来参会的人员。

会议的日程安排的很满,3天有30个左右的报告,还有墙报展览等。题目基本上涵盖了当前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从靶点类型看,酶调控剂,受体和离子通道调节试剂是报告涉及的主要区域。 从疾病类型看,肿瘤仍然是重点中的重点,各个大制药公司几乎都有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发项目。其中kinase 抑制剂是关注的重点,包括p38, aurora, CDK 等,有一些效果显著的已经进入1,2期临床试验。另外,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如糖尿病,肥胖症的治疗药,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的研究也在各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线中有很大的比例。以前我看到一份报告讲制药公司的利润率和其franchise品种比例成正比,我还不是很相信,这次可以看到各个公司采用的franchise策略,使其处于独特领域的竞争优势。

现在的新药开发已经成为多学科密切合作的典范。针对一种疾病某个靶点的发明项目往往涉及一个制药公司位于多个国家的研发中心。比如一个欧洲公司开发的肿瘤治疗药,合成在西班牙完成,药理在美国完成,药代在英国完成,多学科的合作成为项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一个发明项目组往往由20到30个药物化学家,15到20个生物学家,5,6个计算机模型人员和4,5个药代动力学人员构成,项目负责人大部分是化学背景,但对于研究靶点病理,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都有很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我确实非常钦佩。这样一个发明项目组的一个3年项目,人工工资成本就在1200万美元左右。所以说着也确实是富人的游戏。当然富人关注富人病。 PPAR双重激动剂,glida的发明人和项目负责人是个金发瑞典女郎,在讲解肥胖症的时候,对那些台下的带着啤酒肚人一个劲的讽刺,弄得那些人很是尴尬。我感觉这次会议也确实忽略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健康需求,如抗结核药,抗疟疾药根本没有提及,甚至抗感染药也只有1,2个墙报。由此看来,制药公司的研发虽然提出,meet the clinical use, 冠冕堂皇的口号,但经济回报也是主要考虑因素。

另外一些新的药物开发技术也得到了展现。比如基于碎片的药物设计,高通量X射线蛋白结晶,ADME计算机预测等对于加快研发速度确实提到了很大的作用。如astex的一个抗肿瘤药物从第一次合成到临床只用了18个月。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会议结束的时候,正好是夕阳西落的时候,康河上金光闪闪,国王学院高大的教堂投出斜斜的影子,车子在剑桥长长的巷子里穿行,我忽然想起了那首著名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

编辑:111925wj

编辑: Zh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