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失眠行为干预疗法探究

2014-06-18 07: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 +

新研究数据显示,两种行为疗法—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和正念减压疗法(MBSR)训练均可缓解癌症生存者的失眠症状,然而前者见效更快。在第3个月时,MBSR组的失眠严重指数评分达到了CBT-I组的非劣效性标准。

研究者在I-CAN SLEEP(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一家三级医疗中心开展的一项随机部分设盲非劣性试验研究)试验中对MBSR和CBT两种方案治疗癌症患者失眠症的疗效进行了头对头比较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11例非转移性癌症成人患者且于完成治疗至少一个月时间后入组。行为治疗共持续8周时间。

在联合专业睡眠协会年会上, Garland博士报告称,当行为治疗结束时,正念减压疗法(MBSR)训练组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变化不如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组,但3个月时,MBSR组达到了非劣性标准,即两组差异置信区间上限为3.7分,在预设的4分临界值范围内,论文发表于近期JCO杂志在线版上。

同样是在第3个月时,记录数据显示,MBSR组和CBT-I组患者的基线睡眠潜伏期分别减少14分钟和22分钟,两组患者睡眠后觉醒时间减少程度也相似,均约为35分钟,总睡眠时间分别延长0.73小时和0.6小时,睡眠效率分别提高约8%和12%。两种疗法均可显著减少应激和情绪障碍。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家庭医学与社区健康系的Garland博士表示,该研究证实,CBT-I比MBSR干预见效更快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在3个月时,这两种疗法效果相当,MBSR非劣效于CBT-I。研究表明,上述两种疗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应激和情绪障碍症状。

然而,Garland博士认为还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比较研究,这是因为在4周期限内CBT-I便可见效,而MBSR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融入到患者的生活中,进而改善睡眠。因而,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试验才能得到有关长期效应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是3个月时CBT-I组的失访率为15%,而MBSR则达到50%,且大多数失访发生在最初的3个疗程中。 Garland博士指出,其原因可能与盲法设计有关,患者在同意参与这项研究时并不了解这两种疗法,盲法设计的初衷是预防患者选择性脱落,但结果并未如愿。

研究者指出,实施行为干预时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试者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动参与干预。这提示我们不应寄希望于使用单一模式治疗所有患者的失眠症状,而应基于患者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进行个体化治疗。

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睡眠医学教授Colin Espie博士表示,尤其是对于共病患者而言,对于其他失眠疗法应用的检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癌症患者切实存在睡眠障碍问题,而正念训练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然而,Espie博士也指出该项研究存在一些设计上的弱点。患者并不了解正念训练也是治疗失眠的手段,可能认为没有得到他们所想要的干预措施。

Espie博士对试验的小样本量也颇有微词。他认为非劣性试验需要非常大的样本量,以检验假设并确认无组间差异,而该项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说服力不够。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