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报道称,放松细胞减灭术的适用标准可能提高类癌肝转移患者的总生存率。接受细胞减灭术宽松标准治疗的肝转移类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与之相比,其他中心的患者仅为61%—74%。本研究是对52例患者数据所进行的单中心回顾。
来自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的肿瘤外科住院医师Amanda N. Graff-Baker博士报告称,将细胞减灭术阈值从90%降低至70%并纳入中级疾病和/或肝外疾病患者可使5年总生存率达到90%,与之相比,其他治疗中心报道的这一数据仅为61%-74%。
在2014年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学会(AAES)年会上,Amanda表示,使用宽松的阈值标准可以使细胞减灭术的适用患者数量获得实质性的增加,同时不会对他们的生存产生负面效应。
研究者解释道,类癌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个亚类,它源于消化呼吸道的肠嗜铬细胞。大约有60%的类癌瘤发生于胃肠道,其中以小肠最为常见。大约有60—80%的小肠类癌瘤患者将出现肝转移,肿瘤取代肝脏组织会导致肝脏衰竭,后者正是这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Graff-Baker博士称,针对这类患者目前还没有适用肝脏减量术的患者选择标准,美国许多医疗机构都遵循NANETS(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治疗指南,该指南建议手术切除至少90%的可见肿瘤。此外,许多医疗机构都不会选择细胞减灭术用于存在肝外疾病的患者人群。
使用上述治疗标准的医疗机构报告称,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61%—74%,而符合手术切除标准的类癌肝转移患者大约只有20%。
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的肿瘤外科的研究者假设,放宽本院已使用多年的适用标准可以提高肝脏无进展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新标准包括下调肝脏减量阈值(不低于70%),允许纳入存在肝外疾病和/或肿瘤分级为中度的患者。
为检验他们的假设,研究者对2007年至2011年在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的肿瘤外科接受肝脏减量术的转移性类癌瘤患者的病历记录进行了回顾分析。由一名病理学专家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进行分级,之后研究者分析了临床因素与患者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者共甄别出52例患者,年龄介于29到77岁。其中32例(62%)为类癌综合征患者,34例(65%)存在肝外疾病。这些患者总共接受了51次楔形切除和16次解剖切除。平均切除转移瘤22个(范围:1—131个)。转移瘤的平均直径为3 cm(范围:0.3—16 cm)。
Graff-Baker博士称,病理学检验发现所有原发性肿瘤均为低度,但1/3的患者存在至少1处中度转移瘤,提示肿瘤的异质性较高。
中位肝脏无进展生存期为72个月。与肝脏疾病稳定的患者相比,出现肝脏进展的患者在切除肿瘤所占百分比、切除数量、肿瘤大小、是否存在至少1处中度转移瘤或肝外疾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唯一可引发组间显著差异的因素是年龄。疾病稳定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1岁,而肝脏进展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
针对年龄因素进行的单纯分析也证实了上述发现,年龄不低于50岁的患者其肝脏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高于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所有患者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达到了90%。所有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进展导致肝脏衰竭。
针对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相关预测因子的分析再次证明,年龄大的患者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比年龄小的患者更高。Graff-Baker博士表示,切除数量、大小、分级、范围以及肝外疾病的存在对患者结局都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