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结直肠癌在男性及女性中发病率均居第三位。肝脏是常见的肿瘤扩散位点,诊断过程中,大约30%的情况会同时存在肝脏疾病,甚至在化疗期间仍有14.5%的患者发生肝脏转移。肝转移早期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些患者在化疗期间进行肝切除会临床获益,并提高5年生存率。
包括超声波扫描(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成象(PET)扫描、PET-CT等在内的多种成像技术目前正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管理。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Sahani博士等对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价的影像学新兴技术进行了综述,并于2014年5月发表于《外科年鉴》杂志。
对于肝转移的评估,各检测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可用于不同病灶及疾病阶段的检测。下面列出应用于肝转移评估的各成像技术优缺点:
检测方式 | 优势 | 局限 |
US | 费用低;有效 | 身体体质依赖;操作者高度依赖;对脂肪肝、小病灶、肝外扩散灵敏度低 |
IOUS | 深层病灶定位;脉管系统定位;术中实时指导 | 增加手术时间 |
MDCT | 费用低;有效;灵敏度及特异性高;可用于肝外扩散的评估,血管定位,肝脏体积估算,治疗监测,有针对性治疗 | 对<1 cm病灶,化疗诱导的肝损伤病灶,良性/恶性病灶区分,CM过敏及肾脏功能障碍患者可信度低 |
MRI | 对小病灶,化疗诱导的脂肪变化病灶及病灶鉴定灵敏度高;可用于治疗响应监测 | 不适用于幽闭恐怖症,器械植入(心脏起搏器、支架等),肾功能损伤(CE-MRI)及不合作治疗的患者 |
PET | 对小病灶,化疗诱导的脂肪变化病灶及病灶鉴定灵敏度高;可用于治疗响应监测 | 可行性有限;费用高;对于小病灶及化疗后病灶检测受限 |
表1. 应用于肝转移评估的各成像技术优缺点
有报道称,CE-MRI对于肝转移的检测灵敏度为91%-97%,而CT为71%-73.5%。对于CT检测无效的小病灶,CE-MRI可以鉴别出其为良性病灶还是恶性病灶,准确率为91.5%。
表2. CT、MRI及PET扫描用于肝转移切除术检测准确性报告
成像技术的进步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DCT在结直肠癌初期治疗后响应评价方面发挥巨大作用。CT的血管成像是根治性切除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常规方法。但对于小病灶的检测与表征及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变化监测, MRI则优于MDCT及PET。PET-CT可在远端转移的监测和治疗后评价过程中发挥作用。
靶向放疗病人选择及常规疗法、新疗法响应监测方面,先进的成像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