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东升、崔丽英二位教授联袂答疑——关注“渐冻人”

2007-06-24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每个人都认识著名科学家霍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他的疾病。他所患的正是运动神经元病,又叫肌萎缩侧索硬化,俗称“渐冻人”病。

运动神经元病与癌症、艾滋病、败血症(白血病)和类风湿,被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目前无法治愈。据悉,由于对此病缺乏认识,也没有开展过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我国的“渐冻人”数量至今尚无准确统计。保守估计,我国目前至少应有10万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如果包括诊断不明确者及与此病相类似的患者,这个数字将超过20万人因此,丁香园愿与大家共同关注“渐冻人”。

今天是世界渐冻人日,为了让更多的医生了解“渐冻人”这个疾病,为了促进有关“渐冻人”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丁香园邀请樊东升教授和崔丽英教授两位专家在百忙之余为大家做本次讲座,讲座内容是对本次丁香园战友所提问题进行选择性的答疑整理。

樊东升教授和崔丽英教授都是此领域的专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经验。希望丁香园的战友都有够有所收获,并共同关注“渐冻人”,将在丁香园中所获取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和教学实践中,让更多的医生受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再次感谢二位专家接受丁香园的采访,并带给我们精彩的讲座。祝他们在医学领域里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部分:ALS的概况



1、“渐冻人”是如何命名的?具体临床表现是什么?主要的病因是什么?

樊东升教授:
“渐冻人”实际是台湾人说的名字,起源于电影《急冻人》,不是标准的名称,但是很形象的描述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展过程。运动神经元病的学名有很多,比如在法国叫Charcot病,Charcot是最初描述这个病的医生,也是现代神经病学的奠基人;在美国叫Lou Gehrig病,是因为一个著名的棒球运动员得了这个病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英国称为运动神经元病。准确的学术名字叫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者叫运动神经元病,这两个含义是基本接近的,运动神经元病的概念更广泛一些。这个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的逐渐萎缩,慢慢地人就失去自主活动的能力,像是被冻住了一样,为了便于公众认识这个病,所以形象地称为“渐冻人”。引起肌肉萎缩的疾病有很多,所以“渐冻人”的名称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老百姓更容易理解一些。在台湾“渐冻人”专门指的是运动神元病,这个名称用在大陆就有点乱了,很容易引起混淆。

具体的临床表现就是全身肌肉的逐渐萎缩,起病主要有三个方面,最多见的就是60%~70%的患者是先从手的小肌肉萎缩开始的,病人通常是一些精细的小动作不灵活,如用钥匙开门、给轮胎打气时拔气门芯、插秧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从下肢开始,走路腿有点绊,容易摔跟头等逐渐向上发展;还有一小部分,直接就是从球部功能异常开始,言语不清楚,喝水发呛等,病人可能以为是急性喉炎。这三种形式中,以上肢发病多见,下肢其次,球部相对较少,但都将逐渐发展至全身肌肉受累。

这个病比较独特之处是肌肉萎缩,失去行动能力的同时,90%以上的患者智力和情感没有任何变化,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这个病残酷的一点。因为人在糊涂的时候,痛苦也就减轻。

病因到现在为止仍然不清楚,运动神经元病属于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所谓变性疾病从定义上来说就是神经细胞原因不明地丢失。AD和帕金森病都属于变性疾病,是不同部位的特定神经元丢失。帕金森病是多巴胺神经细胞逐渐减少,而运动神经元病是运动神经细胞不明原因地逐渐减少。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有很多学说,一个病的病因假说越多,说明它的病因越不清楚。因为找不到确切的原因,所以就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如兴奋性谷氨酸的毒性学说、自由基氧化损伤学说、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学说、免疫学说、病毒感染的学说等等,现在比较关注的是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自由基氧化损伤学说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在相应的治疗探索上,也是针对这些病因学说去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法。总的来说从发现疾病至今130多年了,病因仍不清楚。

2、“渐冻人”的病人有遗传性吗?好发人群有哪些?发病率是多少?可以治愈吗?

樊东升教授:作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直接的遗传病,但是其中有少成分具有遗传性。对于ALS来说,大概5%~10%是遗传性的,这一类称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是由于SOD1(即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所致。我们曾经报道了两个家族性ALS的家系,在南方一个家系中有两个病人,可以看到明确的基因突变。另外七个携带基因,但是没有发病。有一个发病的病人是电场的工人,美国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职业因素里,电场工人是较突出的危险因素。这个家系中的这名电场工人患者,发病两年就去世了。所以我们考虑病人在携带基因的同时,有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环境因素下有可能发病,所以我们建议这个家族中其他携带者,尽量避免可能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个家系的外显率不是特别高,先证者的父母虽然也存在基因突变,但是并不是死于这种疾病。找到突变基因,提前给予预防关注,可能有所帮助。但是这一部分病人很少,90%到95%的病人是非遗传性的。

好发人群,从10多岁到80多岁都有,但大多数是55岁左右,当然也有早发性ALS在35岁之前起病,但是如果年龄过大或过小,应该充分考虑别的因素,鉴别诊断就要考虑得更多一些。发病率在中国没有确切的数据,根据国外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和常见病相比发病率不是很高。但是国内的基数大,即便按照这样低的比率,实际上患者数也是非常可观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病还不能治愈。如果有人说得了ALS治好了,第一要考虑的就是诊断上可能有问题。诊断上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把类ALS综合征诊断为ALS。在临床上很多其他原因可以引起运动神经元病的相关表现。比如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控制住了,肌肉萎缩和无力也就控制住了甚至好转了。我们现在的治疗是控制它的发展,另外从目前对这个病的认识来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原来很多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都可被排除为其他疾病。

3、著名科学家霍金得的是这种病吗? 如果科学家霍金是位“渐冻人”,那么是不是ALS对病人的智力没有什么影响?

樊东升教授:科学家霍金得的确实是这种病,曾经也有人怀疑他得的不是这种病。ALS越是年轻时发病,它的病程相对越长。首先,霍金在年轻时发病,虽然发展缓慢,病情也是在逐渐加重,也曾经出现过几次危机,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接受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治疗,现在我们仍能看见他的喉部的瘢痕;另一方面,霍金的身份比较特殊,治疗条件比较好,也延长了他的生存期。大概10%的病人病程可以超过五年,加上其他的支持治疗,特别是新的药物的出现,生存时间可能会更长。

霍金在得病之后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对于ALS病人来说不是特殊的。很多运动神经元病病人可以写诗、写励志性文章。比如美国社会学教授Morris写的《相约星期二》,在得病过程中与学生探索人生的问题。得病之后,思考的问题多了,思考的深度更多了,思维不受影响,成为思想家的成分就更多了。

所以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级情感、高级认知活动不受影响,仅仅有一小部分病人会出现额颞叶功能受损的表现。
                       

分页: [ 1 ]   [ 2 ]   [ 3 ]   [ 4 ]  

编辑: ach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