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研究正当时,风流人物看青年

2020-09-29 13: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在过去几十年,我国肝癌治疗一直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肝癌手术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得到显著提升。当前,早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 70%。

然而,我国早期肝癌发现率不足 30%,70%-80% 的肝癌在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而中、晚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不足 20%。而近两年,在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新一代多靶点抗肿瘤小分子药物,以及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的推动下,中晚期肝癌的全身治疗进入了一个高速发育和成长的「青春期」,为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实践以及肝癌的转化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能量。  

近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组织提供支持的「肝癌研究青年荟」(以下简称「青年荟」)成立。「青年荟」聚焦临床研究,聚焦热点问题,聚焦中青年,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工作宗旨,与肝癌领域的外科、介入、病理、影像等多学科有志之士,共建学术平台,共享学术成果,助力推动我国肝癌防控水平走向新台阶。

「青年荟」目前已有四项临床研究项目。在近日举办的肝癌转化治疗巅峰论坛上,本平台采访了分别牵头这四项研究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肝脏移植)主任杨扬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彭宝岗教授、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肝外六科主任程树群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家印教授。

肝癌系统治疗进展带来肝癌研究「黄金时代」

杨扬教授:我国肝癌外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老一辈专家院士的带领下,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肝癌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展更是迅猛。从 50 年代对于肝脏生理代谢了解的起步阶段,到 60-70 年代小肝癌的发现,以及 21 世纪前的局部治疗,再到 2008 年全球首个小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应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治疗……这些理念和方法的更迭都在推动肝细胞癌治疗前行。

2017 年,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具有更优疗效的新一代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问世,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爆炸性的突破,因为它们带来的不只是临床治疗疗效的提升,而且也让国内的肝细胞癌临床研究「插上了翅膀」。对于致力于肝癌治疗的临床医生,无论是外科,放疗科,还是肿瘤内科,当前是开展肝癌临床研究一个「黄金时期」。

彭宝岗教授:据 2018 年发布的《中国肝癌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 46.6 万,约占全球的 55%; 每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 42.2 万例,约占全球的 45%-50%,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肝癌的治疗提倡以根治性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这也是未来的趋势。除了肝移植、肝切除和消融这些根治性手段之外, 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肝动脉栓塞(TACE)、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系统治疗方案也正在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仅两年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高速进展及两者的联合,为肝癌的术后预防复发,中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全新的机会,有望彻底改变肝癌治疗的格局。

程树群教授:当前在临床实践中,大概 80-90% 肝癌病人处于中晚期,属于不可切除,所以针对这些病人就需要综合治疗。严格意义上来说,肝癌原本就是一个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所以肝癌治疗必须引入全身治疗的理念,并结合局部治疗的技术,才能最大程度给予患者最有效地治疗,最终延长患者生命。 

近年来,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新一代小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中,让医生看到了不错的抗肿瘤效果,为全身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巡航导弹」,并让肝癌的综合治疗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在术后高危复发预防和肿瘤的降期治疗领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治疗机会。

杨家印教授:作为乙肝大国,中国每年新发肝癌人数约占全世界 50% 左右,每年有数 10 万的终末期肝癌病人。尽管当前,我国肝癌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已处于领先的地位,但在新药研发和创新治疗手段方面仍与欧美国家存在差距。

然而,我国拥有的大量病人病例资料,若能够整合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一定能为肝癌的规范化治疗提供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 同时,还能在肝癌的基础研究,包括新药开发、优化防治手段等领域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靶向+」的联合方案将改变未来

杨扬教授:青年荟全称「肝癌研究青年荟」,是在包括陈规划教授在内的全国肝癌治疗领域顶级专家陈规划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一群中、青年肝癌外科专家医生今年共同发起的学术组织,目的是给全国各个医疗机构的青年医生提供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在成立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青年荟的成立,一是为了促进中青年医生充分利用个人优势,主导实施课题研究,实现个人转型;二是致力于将智慧医疗与临床实践相融合,建立标准诊疗体系和创新技术,推动中国肝癌领域的研究、教育、临床的一体化高效协同新模式的不断进步。

杨家印教授:目前,青年会已启动 4 个研究项目,包括肝癌的转化治疗、分子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等内容,目的是为临床决策提供治疗方案选择的扎实证据。

例如,我所在的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牵头的一个项目,就是比较传统治疗方案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 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研究。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为不可切除肝癌病人的缩瘤、降期转化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此外,我们借助青年荟这个平台,后续将继续开展多中心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研究进度,还能够增加试验结果的可信度与广泛适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肝癌治疗培育年轻人才,还能将更有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程树群教授:目前「青年荟」已经启动的四个项目围绕和聚焦当前肝癌治疗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涉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转化治疗。

这四个研究分别为:

1. 超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术前介入联合仑伐替尼桥接治疗的临床研究

2. 放疗联合仑伐替尼在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疗效评估

3.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仑伐替尼+PD-1 单抗在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转化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4. 肝癌合并微血管癌栓术后使用仑伐替尼+PD-1 单抗的辅助治疗疗效研究

众所周知,肝癌是一个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局部治疗的新技术,必须要有全身治疗的参与。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更多的病人获益。比如近两年,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新一代小分子靶向药因为肿瘤客观缓解率高,因此在针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能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命。这是我们传统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所不及的。这类药物的出现,以及其与局部治疗方案的有机结合,无疑把不可切除肝癌的综合治疗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彭宝岗教授:2007 年,国内第一个上市的肝癌治疗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上市后,确实推动了肝癌的系统治疗进入了靶向药物时代,但索拉非尼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太低,不足 10%,所以虽然它在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步子很小,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增提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也就很有限。

但是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的 ORR 达到 46%,这就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格局,并为以往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儿转化为可能提供了条件。比如根据巴塞罗那分期和治疗指导意见,伴随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是不推荐手术切除治疗的,但现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经过靶向治疗联合放疗治疗,癌栓可以缩小,并在缩小后给予手术切除。

综合治疗是未来,中青年是主力

杨家印教授:近年来,肝癌系统治疗高速发展,基础研究和新药的出现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武器。那么对于肝胆外科及介入科医生,如何运用这些「武器」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肝癌治疗提倡外科、介入、病理、影像等多学科(MDT)的治疗模式,其背后的理念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科室为中心。

但这就要求外科医生「内科化」,在精进手术技术的同时,夯实内科学基础,并更新知识储备;也就是说除了要深入了解各大肝癌诊疗指南外,还要能够从最新指南中提炼出疾病、检验、诊断、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细化临床路径。而在这个复杂的认知和诊疗行为的「进化」和「演变」过程中,中、青年肝癌专家无疑会成为推动学科发展、完善临床诊疗的中坚力量

程树群教授:青年荟目前已汇集了来自肝癌中心的中、青年医生。在未来,我们也将团结更多青年才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场景综合交流模式,借助云端整合,打通不同医院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沟通渠道,以实现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最后,希望大家齐心发力,共同把「肝癌研究青年荟」做得有品牌、有影响力、有特色,为提高我国整体肝癌防治水平做出贡献。

编辑: 朱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