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特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占全球一半以上。与欧美国家以腺癌为主的病理特征不同。近日,在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柯杨教授指出,我国 95% 食管癌病理表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好发于食管中上段,与饮食、喝酒、烟草等因素有关;而西方食管癌以腺癌居多,好发于食管癌中下段以及胃食管结合部,与肥胖、反酸、巴雷特食管等因素有关。所以虽然都是食管癌,但实际上可以说东西方的食管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巨大的东西方人种差异,以及针对食管鳞癌治疗药物研发进展缓慢致使我国食管癌系统治疗药物匮乏,疗效有限,因此我国食管癌治疗在过去的 50 年里一直未有突破。但以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困境!
食管癌治疗 50 年一遇的突破
2020 年 6 月 19 日,两个 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在国内同时获批用于转移性食管癌的二线治疗,而且针对帕博利珠单抗(国内俗称的「K 药」)的全球 III 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K 药单药治疗为中国和亚洲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相比治疗欧美人群的获益要更优。
KEYNOTE-181 研究结果显示,K 药单药在二线治疗亚洲和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人群中,OS 获益均相比整体人群更显著,且中国人群死亡风险降幅是整体人群的 3 倍。
TT
KEYNOTE-181 研究中整体人群、亚洲亚组和中国人群 OS 数据对比
在更精准选择的 PD-L1 表达阳性(CPS ≥ 10)人群中,K 药治疗东西方人群的 OS 差异更明显,尤其在中国人群食管鳞癌患者中,中位总生存长达 12 个月,一年生存率约是化疗组 3 倍,死亡风险降低 62%。
PD-L1 阳性(CPS ≥ 10 )
KEYNOTE-181 研究中 PD-L1 表达阳性的整体人群、亚洲和中国人群的 OS 结果
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樊青霞教授指出,食管癌系统药物治疗手段比较有限,以氟尿嘧啶,顺铂、伊立替康、紫杉类的化疗药物为主,但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治疗有效率有限,中位 OS 获益不到一年,因此对于提高 5 年生存率的影响是非常小的。「KEYNOTE-181 研究结果显示 K 药单药治疗可以带来比标准化疗 2 倍以上的 OS 获益,如此显著的治疗水平提升是史无前例的」,樊青霞教授在点评 KEYNOTE-181 研究意义时强调。
免疫治疗通过重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因此患者的体能状况越好,免疫治疗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希望能把免疫治疗前移到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的一线治疗,甚至前移到局部晚期病人的新辅助治疗」, 樊青霞教授指出。
早用免疫治疗助力提升食管癌长生存
据悉,K 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 KEYNOTE-590 已宣布达到了 OS 和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双终点,结果将在即将(9 月 19-21 日)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结果。
KEYNOTE-590 研究设计
KEYNOTE-590 研究按地域(亚洲或非亚洲人群)做了随机分层,中国大陆地区也有 19 个中心参与了该研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是 KEYNOTE-590 和 KEYNOTE-181 中国亚组研究的牵头人,她指出,我们期待 KEYNOTE-590 的阳性结果将让免疫治疗进入食管癌的一线治疗,让更多的患者更早从免疫治疗中得到生存获益。
据悉,在国内已有多项针对中国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免疫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方案的临床研究在开展之中。「免疫治疗有望在我国快速「进驻」食管癌治疗的各个阶段,这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食管癌整体的五年生存率,然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内科与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需要更密切的合作」,沈琳教授强调。
食管癌专委会促进多学科诊疗发展
食管癌治疗目前仍然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导,但我国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切除,必须先行术前放疗、化疗或放化疗,以提升手术切除的有效率,并预防术后复发。但是即使在手术治疗后,仍然会有一半的患者出现复发。
「以前食管癌的肿瘤内科治疗能扮演的角色很小,起到的作用有限,但现在免疫药物治疗的骤然兴起和高速发展给内科医生在食管癌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沈琳教授指出,「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食管癌仍然需要综合治疗,多学科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并在临床上应用得恰到好处。」
近日,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正式宣布成立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吸纳了来自全国超过 70 所医院的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病理科等学科的临床医生以及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学者。
据专委会主任委员沈琳教授介绍,食管癌专委会以「自强、创新、合作」为核心宗旨打造临床科研和交流平台,团结全国食管癌专家学者与临床医生,逐步开展更多高质量、有中国特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广并提高食管癌多学综合治疗水平,引领我国食管癌的诊治方向,为世界食管癌研究贡献中国力量,最终让食管癌治疗不再「尴尬」,助力提升食管癌 5 年生存率。
免疫治疗药物的患者可及性有待提升
虽然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的各个阶段都有发挥潜力的巨大空间,但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PD-1 单抗都较昂贵。「这些药物的患者可及性还不够广泛,这不但减少了本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数量,也增加了开展临床和真实世界研究的「门槛。」但沈琳教授认为,随着国家医保目录的改革和动态调整,相信那些有精准获益人群、具有突破性疗效而且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安全可靠的食管癌免疫治疗药物会得到医保的「青睐」。以 K 药为例,作为目前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具有精准获益人群,且在中国人群 1 年生存率实现 3 倍获益的药物,在对医疗体系负担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可及性的提高将有望大幅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并降低开展食管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经济「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