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滤泡性淋巴瘤的长期预测因子

2014-04-23 16: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 +

 t(14;18) 易位是滤泡性淋巴瘤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或关键性事件,但在其他健康人群中也可检出,它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还不清楚。在报道于近期 JCO 杂志在线版的一项研究中,Roulland 等发现,t(14;18)阳性细胞在健康人群血液中的出现频率对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有预测作用,且预测价值可从测量开始持续到 15 年后。研究数据显示,高 t(14;18) 易位频率是滤泡性淋巴瘤的预测因素,或在诊断 15 年前即出现;总体而言,其易位频率大于 1×10-4 与滤泡性淋巴瘤的风险增加 23 倍相关。

该项研究发现,在 EPIC 队列的 520000 例健康受试者人群中,经鉴定,有 100 例患者在入组 2 到 161 个月后发展为滤泡性淋巴瘤, EPIC 队列研究旨在对受试者长期随访并统计癌症的发生,随访时间已经超过了 15 年。上述受试者及 218 例对照者(发现队列)的年龄、性别、研究中心以及抽血化验时间匹配良好,诊断前血液样本利用敏感度好的 PCR 技术进行分析。在一个由 65 例受试者和 128 例对照者组成的独立性队列中对结果进行验证。

偶发性病例的诊断前 t(14;18) 异常的水平更高。研究中对匹配的诊断前血液 VS 肿瘤样本的 t(14;18) 剪接进行克隆分析,结果显示 t(14;18) 阳性准前体易发展为滤泡性淋巴瘤。

EPIC 队列中,个体滤泡性淋巴瘤病例的 t(14;18) 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对照者显著增加,无论是所有样本的 t(14;18) 的平均和中位发生率,还是 t(14;18) 阳性受试者样本的中位和平均发生率都可说明这一点。

在 EPIC 发现队列中,非条件性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抽血化验时间、以及定居国家等因素后,t(14;18) 发生率 > 1 x 10-4 与其后发生滤泡性淋巴瘤的风险增加 15 倍相关。发现队列与验证队列相结合发现,若血液样本中 t(14;18) 发生率  > 1×10-4 则 其后发生滤泡性淋巴瘤的风险增加约 23 倍。

从上述两个队列研究可知,抽血检查与个体滤泡性淋巴瘤的时间间隔从 2 个月到 20 年不等。诊断前样本收集时间与诊断时间之间间隔越短,则越经常性地观察到 t(14;18) 发生率 是否增加,结果显示中位诊断时间并未随 t(14;18) 阳性而变化,且 t(14;18) 阳性患者的 t(14;18) 水平与诊断时间无显著性相关。

5 年时间间隔分层分析(调整匹配变量)表明,对于诊断前 5 年内抽血化验的患者而言,t(14;18) 发生率 > 1×10-4 者发生滤泡性淋巴瘤的比值比为 17.17;5 到 10 年前内抽血化验的患者为 22.86,10 年到 15 年前抽血化验的患者比值比为 8.40,而在超过 15 年前抽血化验者为 5.85。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健康人群血液中高 t(14;18) 发生率 可定义为滤泡性淋巴瘤的第一预测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前数年都是有效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