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割调强IMRT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副作用与常规IMRT相似

2014-04-13 20: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 +

研究要点

  • 常规分割与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引起的晚期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研究结果表明,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是安全可靠的,仅产生2或3级毒性反应。

根据Hoffman 等发表于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 Biology • Physics杂志上的研究,剂量递增调强放疗常规分割方案(72 Gy /2.4-Gy )可安全地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引起的毒性反应为2级或3级。

既往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与低剂量常规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改善前列腺癌的管理,完成常规分割调强放疗(1.8- /2-Gy )需要9个星期,而大分割放疗可在较短时间内(6周)提供更大的生物有效性辐射剂量,改善前列腺癌的管理而不增加毒性。然而,前列腺癌中等剂量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晚期毒性数据非常有限。

这项随机试验由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完成,该试验比较了接受常规分割或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男性的晚期毒性结局。

研究设计

该试验纳入了2001年1月到2010年1月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常规分割放疗(75.6 Gy/1.8-Gy,共8.5周 )或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72 Gy/2.4 Gy ,共6周)。该试验的受试者入组标准如下:经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体力状态良好;T1b-T3b 期疾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ng/ml;Gleason评分<10;无临床、影像学、或病理学证据显示为淋巴结或骨转移。cT3c 或cT4 期疾病患者,有既往盆腔放疗史或有既往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史且曾接受4个月以上的激素消融治疗,有并发恶性肿瘤(转移性皮肤癌或早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除外)等患者被排除。

受试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研究共分析了203例患者,其中72%(146)为T1期疾病患者,89% (181) 的患者 PSA < 10 ng/ml,34%(70) 为Gleason评分为6,65% (131)Gleason评分为7, 1% (2)Gleason评分为8。利用当前版本的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风险组定义将受试者分为如下三组:低危组(28%),中危组(71%)和高危组(1%)。

所有患者均经静态调强放疗。有101例患者接受常规分割放疗,102例接受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医生报告的毒性事件进行评估。完成放疗后前两年,至多每隔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每年随访一次。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从治疗后90天开始,研究人员利用修订版放疗肿瘤学毒性分级标准对患者的晚期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毒性进行评估。

胃肠道毒性

在常规分割放疗组,有17%的患者出现1级胃肠道毒性事件,4%出现2级胃肠道毒性事件,1%出现3级胃肠道毒性事件。在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组,有26%的患者出现1级胃肠道毒性事件,9%出现2级胃肠道毒性事件,2%出现3级胃肠道毒性事件。

大分割调强放疗组患者出现晚期胃肠道毒性事件的绝对频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组患者5年2到3级胃肠道毒性事件的精确发生率为5.1%,剂量增加的大分割放疗组则为10%。

接受剂量递增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出现的晚期胃肠道毒性事件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是中等剂量到大剂量的射线辐射到了直肠上,这提示避免射线辐射直肠可能导致上述患者人群中胃肠道毒性事件发生率降低。

泌尿生殖道毒性

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组患者出现晚期生殖泌尿道毒性事件的绝对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常规分割放疗组,有15%的患者出现1级泌尿生殖道毒性事件,有14%出现2级泌尿生殖道毒性事件,有1%出现3级泌尿生殖道毒性事件。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剂量递增大分割调强放疗组患者的5年2到3级晚期泌尿生殖道毒性事件精确发生率为16.5%和15.8%。

休斯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辐射肿瘤科助理教授Hoffman博士等认为,上述结果表明,前列腺癌放疗时间可通过增加每日辐射剂量安全地从8.5周缩减为6周,而不会增加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毒性。减少放疗时间可降低成本,对患者来说也更为方便。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