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研讨会上报道了超过630篇研究摘要,其中一些涉及最前沿的治疗手段。—Richard J. Boxer, MD, FACS
前列腺癌新药恩杂鲁胺
摘要LBA1 恩杂鲁胺用于未经化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PREVAIL III期研究结果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 (PREVAIL)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研究对象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接受恩杂鲁胺(恩扎他胺)、雄激素受体拮抗剂(160毫克/天)或安慰剂治疗,且此前未接受任何化疗。
在2010年九月到2012年九月间,共有1717名男性患者(1715例接受试验治疗)被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研究者发现,恩杂鲁胺治疗较安慰剂治疗可减少患者死亡29%,患者疾病进展减少81%。两项主要终点为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
恩杂鲁胺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0%和39%,与之相比,安慰剂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仅为5%。恩杂鲁胺治疗还可显著推迟化疗的需求。平均而言,与安慰剂相比,恩杂鲁胺治疗可使化疗推迟17个月。
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认为恩杂鲁胺 治疗组的获益风险比例有利,因此推荐停止研究并允许安慰剂组患者交叉使用恩杂鲁胺 治疗。作者总结认为,恩杂鲁胺治疗未经既往化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显著改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
镭-223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摘要9 镭-223氯化物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骨转移患者随访1.5年的3期alsympca研究
在对镭-223氯化物(xofigo) ALSYMPCA 研究的随访期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款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的α辐射药物。研究者发现,该款药物较安慰剂可显著改善总生存3.6个月。
研究者总结认为,镭-223是一款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有效且耐受良好的药物。
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
摘要 4 单一终身激素治疗VS 联合放疗用于非转移性高危前列腺癌的10年和15年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比较
这项重要的斯堪的纳维亚试验是对前期研究同组患者的随访,它证实局部晚期或组织学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全阻断和放疗序贯抗雄激素治疗较单一激素治疗可显著减少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雄激素全阻断组患者的死亡率减少12%,患者中位随访期为10.7年。
接受单一激素治疗的439例患者中,有118例死于前列腺癌,而联合治疗组的436例患者中,仅有45例死亡。接受单一雄激素消融的患者,其10年和15年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分别为18.9%和30.7%。接受放疗加雄激素消融治疗的患者其10年和15年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分别为8.3%和12.4%。
研究者总结认为,激素治疗加局部放疗用于非转移局部晚期或高危前列腺癌可使10年和15年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减少一半以上,总死亡率也出现大幅下降。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肾细胞癌的影响
摘要 437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来自临床试验数据的汇总分析
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一直是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Sutent),索拉非尼(Nexavar),阿西替尼,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靶向药物如temsirolimus(Torisel)和干扰素α。然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相关常用抗高血压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赖诺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过程中有调控作用。这一重要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上述药物对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生存转归的作用。
该研究评估了接受上述靶向药物单一或联合治疗,附加或不附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的4736例患者的死亡率。
接受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为27个月,与之相比不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总生存期仅为17个月。此外,服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患者肿瘤可能出现消退。研究者还对使用任何一种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使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27个月,与之相比,使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总生存期仅为18个月。
研究者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旨在评估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研究。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靶向治疗时代,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同时使用可改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转归。
肾细胞癌的预后模型
摘要398 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模型作为经治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一线靶向治疗的预后工具
预后模型或有助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肾细胞癌。这项国际研究的作者意图旨在验证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合模型(IMDC) 对于一线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进行二线靶向治疗的预测价值。
该研究纳入了在19个国际中心接受二线靶向治疗的1021例患者。IMDC甄别了5项(共有6项)预定义因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KPS评分小于80%、从诊断到治疗间隔不超过1年)作为二线靶向治疗总生存恶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第六项预定义因子(高钙血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总结认为,经验证,IMDC预后模型可应用于经治(靶向治疗)患者以及一线靶向治疗和非透明细胞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