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 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放射消融治疗可以控制克里唑蒂尼治疗后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的进展;
- 使用克里唑蒂尼超过12个月的患者其2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使用克里唑蒂尼少于12个月的患者,两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和12%。
最近报道的一项研究提示,放射局部消融治疗或有助于轻度进展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克里唑蒂尼治疗后病变进展的控制。
科罗拉多大学肿瘤放射科住院总医师Gregory Gan在一项新闻报道中表示,一般而言,即使大多数癌症患者应用原来的药物治疗仍可以控制病情,他们在疾病进展后仍然会更换其它药物进行治疗。
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一种靶向放疗能够根治那些不确定病灶的话,那么患者是否就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某一种原有的特殊治疗药物呢?应用立体定位放疗能够消融这些局限性病灶,那么患者就可以继续应用原方案进行治疗了。
Gan等人评估了38位应用克里唑蒂尼进行治疗的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者将有4个或更少的外周神经系统进展的患者归类为轻度进展性疾病,适合接受放射治疗。而对于这些可能进一步发生进展的轻度进展性疾病患者,需附加放疗并评估其疗效。直到外周神经系统疾病进展超过了轻度进展性疾病的标准或不适合继续进行放射治疗后,才停用克里唑蒂尼治疗方案。
研究者发现,38位患者中有33位患者使用克里唑蒂尼方案后出现病情进展,其中14位患者发生了外周神经系统轻度进展,提示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出现外周神经系统轻度进展的患者接受1到3个疗程的放疗。局部放疗6个月后患者的局部疾病控制率为100%,局部放疗12个月后局部疾病控制率为86%。研究者观察到,单次放疗剂量超过25Gy的患者其局部疾病控制率(100%)高于放疗剂量不超过25Gy的患者。研究中未见急性或迟发放疗相关毒性事件。
接受放疗的患者应用克里唑蒂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8个月,而疾病进展后不适合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使用克里唑蒂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0.1个月。使用克里唑蒂尼超过12个月的患者其2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使用克里唑蒂尼少于12个月的患者,两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