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 CT扫描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心膈角淋巴结与腹膜种植转移直接相关;
- 心膈角淋巴结(CPALN)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膜转移的标志物;
- CT扫描发现心膈角淋巴结(CPALN)或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诊断。
有文献报道心膈角淋巴结(CPALN)见于腹腔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法国Gustave Roussy 研究院放射科的Caramella博士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证实心膈角淋巴结是否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有关,论文发布在EJC2014年1月份在线版上。
试验中,有550位患者在2007年至2011年间接受过全腹膜手术探查,其中165位患者(30%)当时已经出现了腹膜转移。研究者通过复习患者当时的CT片来查找有无心膈角淋巴结,然后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确认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与心膈角淋巴结的关系。
结果显示,共有123(75%)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发生CPALN,不伴有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263(68%)人未发现CPALN。经过多变量分析发现,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唯一与CPALN独立相关的因素。CPALN与肝转移无关。研究者观察到,99/165(62%)的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CT片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标志。剩余的66位患者中的41人,CPALN是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唯一标志。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CT扫描发现心膈角淋巴结(CPALN)或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诊断。
研究背景
腹膜种植转移(PC)的放射学诊断困难重重。在常规实践中,CT检查是是首选的成像方式,然而,它在PC检出中的应用却受到限制。事实上,对于放射学家或训练有素的专家而言,PC诊断中CT扫描的敏感性差别较大,而他们都明了是否应予以检查。每位患者的敏感度值从28%到93%不等,针对每个病灶的敏感度值从9%到100%差别较大,这主要依赖于腹腔种植和局部特征。
其他的成像工具如PET-CT和磁成像技术(MRI)经评估均无更高的检出率,其主要原因在于空间分辨率较差,以及结直肠PC的固有特征。PC见于5–8%的结直肠癌患者(CRC)人群中,并且在诊断时即影响了24%的有转移症状的患者。此外还有约8%的CRC患者在疾病进展中发展为PC。
PC的检出导致治疗策略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因为原发肿瘤的外科手术可用于一线治疗,除非PC已出现症状。对于腹腔骨盆恶性肿瘤患者如肝癌、胆管癌或类癌瘤患者人群,心膈角淋巴结(CPALN)不能得到确切描述。
基于近期卵巢癌研究的结果,CPALN似与腹膜累及相关。研究者假定CPALN与CRC患者的PC相关。研究者分析了连续CRC患者队列术前CT扫描并通过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评估CPALN表征是否与手术确诊PC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