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放疗的儿童肿瘤长期幸存者或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2013-10-16 08:28 来源:丁香园 作者:ecoliDH5
字体大小
- | +

研究要点:

  • 本研究针对儿童肿瘤长期幸存者及同胞对照,就血管损伤情况,血管损伤参数与肿瘤治疗间的关系,以及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价;
  • 研究对颈动脉与股动脉IMT、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内皮与炎症标志物蛋白及心血管风险因素等进行了考察;
  • 接受可能引起心血管毒性的抗肿瘤方案治疗后,同时接受RT治疗的CCS存在内皮损伤迹象;局部RT治疗后初始放射野外的IMT值存在增加趋势。

在2013年9月23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Jourik A. Gietema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针对儿童肿瘤长期幸存者(CCS)及同胞对照,旨在就血管损伤情况,血管损伤参数与肿瘤治疗间的关系,以及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等进行评价。


该研究针对277例成年CCS(确诊时中位年龄为9岁;范围, 0至20岁;目前中位年龄, 28岁;范围,18至48岁)进行了血管评价,这些患者曾接受过可能造成心血管毒性的抗肿瘤方案治疗(如蒽环类药物、铂制剂及/或放疗[RT])。相关检测内容包括颈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通过超声手段对肱动脉测量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内皮及炎症标志物蛋白(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PAI-I])评价以及心血管风险因素。本研究通过130名同胞对照(中位年龄, 26岁; 范围, 18至51岁)进行了CCS对比评价。


研究发现,经治疗后,在中位时间为18年时(范围, 5至31年),CCS人群与对照人群间在颈动脉及股动脉IMT方面并无差异。然而对在治疗中部分采用RT方案的CCS,其颈动脉及股动脉IMT增加,t-PA与PAI-I水平较高,这表明,此类人群存在血管损伤,并仍存在内皮细胞活化现象。颈部或胸部RT患者的股动脉IMT值也较高。较高IMT与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与超重)有关。


在接受可能引起心血管毒性的抗肿瘤方案治疗后,同时接受RT治疗的CCS存在内皮损伤迹象,与对照人群相比,这是一项不良心血管风险特征因素。对于接受局部RT治疗的CCS,其初始放射野外的IMT值存在增加趋势。研究作者认为,上述异常表现可能与CCS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研究背景:


与背景人群相比,儿童肿瘤幸存者(CCS)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明显较高。心血管疾病衍变过程的第一步即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一般人群而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可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颈动脉IMT增加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颈动脉IMT增加为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风险因素。


小规模研究表明,对于曾接受颅部及/或颈部放疗(RT)的CCS,其颈动脉IMT存在增加趋势。研究还表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与既往RT或蒽环类药物治疗有关。


本研究作者及其他研究人员曾证明,对于成年癌症幸存者,血管损伤早期迹象常伴随不良的心血管风险特征出现。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曾接受过全脑全脊髓RT或颈部放疗后的儿童脑部肿瘤幸存者,会出现收缩压(BP)升高、血脂异常及颈动脉球部IMT增加现象。此外,相关研究也报告认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幸存者,尤其是接受过全脑全脊髓放疗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因素(CRF)普遍增加。


为更好地通过大型队列研究确定长期血管损伤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存在,作者针对277例成年CCS进行了一项单中心横向研究,参数CCS均曾接受过可能引起心血管毒性的抗肿瘤方案治疗。需要评价的研究终点包括: CCS与对照人群的血管损伤参数(如颈动脉与股动脉IMT、内皮与炎症标志物蛋白)、血管损伤参数与既往肿瘤治疗间的关系、长期CCS血管损伤与目前CRF状态间的关系。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engwe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