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关于肿瘤,治疗不再是唯一话题,如何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成了不得不谈的话题。
「我爸爸最近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去医院检查,结果让人很吃惊,很接受不了,是癌症早期,进行了化疗,可是我爸爸每次化疗都是要吐,我看了很难受。」来自山东的小李这样告诉医生。肿瘤因其严重性,成为影响家庭的疾病,在我国受其影响的家庭越来越多。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我国 2015 年恶性肿瘤发病约 392.9 万人,死亡约 233.8 万人。平均每天超过 1 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 7.5 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过去,很多人「谈癌色变」。而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肿瘤已成为慢性疾病,甚至可以终身带瘤生存。但是,小李父亲这样的患者在癌症早期化疗就开始恶心呕吐,无疑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事实上,如果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化疗确实非常痛苦,那时往往用提高化疗药剂量的方式来提高疗效,并且中枢性镇吐药还没有得到应用,因此化疗往往导致患者吐得很厉害。近年来,随着医学、药物学的发展,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毒性反应低的化疗药物,另一方面,中枢性镇吐药物的广泛应用,化疗反应明显减轻,有些方案甚至没有明显消化道反应。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针对这个「吐起来要人命」的恶心呕吐,记者采访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教授,请他为肿瘤患者支招。
了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梁军教授介绍,目前肿瘤患者治疗手段已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有免疫、靶向等新方法,也离不开化疗,因为联合治疗才是主流模式,所以化疗一直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武器,但化疗副作用有很多,如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等,还可造成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病人化疗最常见的、最恐惧的并发症。严重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不足 6 个月,较无严重恶心呕吐患者降低约 4 倍。一方面影响患者的身体质量,如营养不良、迅速消瘦、脱水晕倒等。另一方面会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如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小或者化疗中断,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结局。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分 5 种: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及难治性急性呕吐。急性呕吐发生在初次化疗后 24 h 内,迟发型呕吐则在初次化疗后几天发生。最棘手的是预期性、难治性恶心呕吐。患者化疗后发生预期性恶心呕吐时,看见医生会吐,甚至一说到去医院就会吐;难治性恶心呕吐是无论如何都会吐。
目前临床上还有很多 CINV 未得到有效控制,尤其在中国,很多患者怕花钱都觉得忍忍就过去了,这是不可取的。女性是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女性肿瘤患者的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仅 45.2%,相较男性患者低了 21%。临床医生在帮助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生存质量,减少他们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
CINV 治疗应该以提前干预为主
「CINV 治疗以提前干预为主,整个化疗风险期均需对呕吐予以防护。」梁军教授强调。高催吐性化疗药物所引起的呕吐发生率大于 90%,多种抗肿瘤药物的合并使用以及多周期化疗后, 都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呕吐是神经反射,导致 CINV 的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可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周围神经致吐,化疗药对胃肠道的黏膜有刺激,刺激损伤后,由主要分布于肠道的 5-羟色胺和 5-HT3 受体介导引起呕吐,这个通路主要和急性期有关。另一类是中枢神经致吐,中枢通路主要由在脑部高度集中的 NK-1 受体和 P 物质介导,此通路与延迟性有关。
治疗药物也可以分为两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NK-1 受体抑制剂,如阿瑞匹坦)和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药物(5-HT 受体抑制剂,如司琼类)。
止吐的方式
根据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程度分为高致吐、中致吐、轻致吐。对引起致吐的不同药物,采取不同的止吐方案,如联合给药,即中枢止吐药和周围止吐药联合,有时还根据情况联合地塞米松或者抗焦虑药物。但总的来说 CINV 治疗应该以提前干预为主。经过治疗或提前干预给药, 80% 的患者可得到有效控制,使治疗顺利进行;另外一部分患者为预期性、爆发性的呕吐无法控制,这类患者一直是医界研究的重点。
呼吁中枢止吐药物进入医保,为肿瘤患者护航
中枢止吐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是临床肿瘤医生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美国、欧洲国家、中国的指南中推荐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周围神经止吐剂已列入医保,但是中枢止吐的药物目前还没列入医保。梁军教授说,「中枢止吐剂是临床常用的止吐手段,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我呼吁将这类药物纳入医保,为肿瘤患者的化疗保驾护航,让病人的生活质量能得到改善,我觉得的药物应该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因为世界各个指南中都把它列为止吐首选的药物,而指南是有循证学证据和临床依据的。」
政府对群众的健康非常关心,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实施中,要将癌症防治作为重中之重。而恶心呕吐作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并发症,医生和媒体都有责任呼吁将防治的药物纳入医保,让癌症患者和家庭减轻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梁军教授简介
梁军,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恶性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担任《中国肿瘤临床》、《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肝癌》、《国际肿瘤学杂志》、《The oncologist》等多部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近三年发表 SCI 收录文章 20 余篇。获省级部级科研成果 10 余项。培养博士、博士后数十名。